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的读书笔记.pdf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的读书笔记.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乡村工业化与乡村发展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的读书笔记

(07级政治学理论张继明)

内容摘要:本文是关于《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

这本中国乡村社会研究的经典专著的读书笔记。该书综观从

1350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全部历史,提出与传统经

典理论相悖的理论。用“过密化”理论论述了长江三角洲区

域农业的“没有发展的增长”,以一套新的分析理论来解释

乡村社会的发展问题。本文从三个角度来说明读者的拜读感

受,首先是关于著作的研究状况、材料和方法。其次是著作

的核心概念和主要内容。最后是关于读书的研究性思考:

村工业化和乡村发展。

关键词:笔记;过密化:乡村发展

中国社会的底层乡村是有故事的。小农经济的传统,把自然经济的更替与

变迁演绎的淋淋尽致;宗法制度上的等级秩序,把农民安土重迁刨食于土地编织

的丝丝入扣。农民、农业、农村中国乡土社会的三元素融合凝聚传唱着农业文明

的轨迹。想深入的了解中国社会,把握中国社会传承的内在逻辑,就必须去了解

中国的农村和农民,了解他们繁衍生息、发动社会前进的农业。设身处地的感受

乡村社会的生活,感悟农民的在中华文明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而才能了解中

国社会未来前进路径与趋向。才能用一幅全景式的画面描绘着中国乡村社会的历

史。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传统元素的腐朽一面,侵蚀着中国社会的

前进;纷争动乱搅和着文明创造的动力。新民主主义革命,改写了中国的封建历

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榜着历史的新纪元。于是彻底改造了中国社会全

貌的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突出了中国乡村社会的依然是中华民族前进

的动力源。“变则通”,时至今日,以改革为动力的当代中国的建设依然延续

着农村是社会前进的突破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集体经济基础上的乡村

工业化书写中国社会发展的新貌。拜读了华裔学者黄宗智的中国乡村社会的专著

《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以下简称长三角),使读者加倍感受中国

乡村社会的广阔、农民的忧伤与幸福、农业的凋敝与前进。作者以一幅波澜壮阔

的历史画面,纵横六百年,阐述了长江三角洲乡村社会的方方面面。

一研究状况、材料和方法

关于中国乡村社会的研究,《长三角》可以说是一部区域研究的典型。关于

中国乡村社会区域研究在农村社会研究领域还是比较少的,而且研究的成果很成

功的更少。黄宗智以《华北的小农经济和社会变迁》和《长三角》中国乡村社会

研究的两部专著,可以说是中国乡村社会区域研究的农村经济史研究的里程碑。

在《华北的小农经济和社会变迁》中作者不仅深入分析了商品经济与资本主义发

展之间的复杂关系,而且还探讨了20世纪上半叶华北农村宗教与乡村政治的关

系。同时黄宗智还将自然村和国家一并放入20世纪上半叶华北社会现代化的宏

观背景下进行分析。与黄宗智利用相同的满铁“惯行调查”的资料所撰写的《文

化、权力与国家——1900-1942年的华北农村》一书的杜赞奇,同样也是一部探

讨20世纪上半叶国家和村庄关系的经典之作。提出了“国家政权建设”和“文

化的权力网络”两个中心概念。在宏观的历史背景下,国家政权在下沉的过程中,

建设是表象、汲取经济利益是实质所谓“国家政权建设”只不过是国家与乡村连

接机制变异的“政权内卷化”。由此衍生“保护型经纪”和“赢利型经纪”两类

变异物,将华北农村的社会发展束缚在一种没有发展的境地。关于中国乡村社会

市场经济研究并且提出发展模型的著作是施坚雅的《中国农村的市场和社会结

构》。为了阐明市场结构的空间体系,从而进一步分析其经济和社会范畴。在这

个分析过程中,施坚雅把本来只是一种应用工具的模型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市场

理论。在这个理论中,施坚雅提出了一种村庄发展模式。当然还有关于中国南方

宗族研究以及关于中国乡土文化研究的著作也有一系列,但是有影响的太少。

《长三角》分两大部分,分别描述了从1350年到1950年长达6个世纪的

长江流域下游地区的蓬勃商品化和城市发展的过程以及从1950年到1980年的

30年集体化和农业现代化过程。主要以上世纪30年代的满铁“惯行调查”为基

础,结合作者自身在松江县华阳桥乡的8个自然村实地调查,通过与华北地区的

比较分析,来阐释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小农农业为什么始终处于糊口水平。并试图

说明真正的发展是在改革开放之后集体工业的发展和乡镇工业的发展。

学术研究讲究有问题才有研究的价值。

文档评论(0)

麒麟瑞兽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