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节自然灾害致灾因子
风险评估方法三、灾害情景模拟法(机制模型法)与第二节的多指标综合评估法比较:相同:一定历史灾害数据为基础,多指标评估思想不同:基于成因机制构造出来的灾害情景模型,从而用来评估灾害的不同致灾可能性和相伴生的灾害可能活动强度。第30页,共6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
第一节自然灾害致灾因子
风险评估方法四、专家评分法适用:缺少历史灾害数据及地理背景资料,或是评估区无高精度的定量化要求缺点:由于完全依赖参评人员的灾害感知经验和知识能力,易受主观性因素制约,所以评估结果有时会较实际情况有一定误差。第31页,共6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一节自然灾害致灾因子
风险评估方法五、邻域对比法类比法:一种逻辑推理法,它应用于灾害主要为了解决某些评估地区缺乏必要评估数据、资料的问题。工作思路:(1)通过联想把未有灾害评估的地区对比已有灾害评估地区(2)根据自然环境上类似程度,从已有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地区中,选择出与未有灾害评估地区最为相似地区,并将该地区的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推及未有灾害评估地区因果类比表现形式!第32页,共6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地震致灾因子风险
评估概述一、成因及分类定义:地震是伴随着地壳上的能量释放而引起的地球表面的震动。能量释放来自突然断裂、火山爆发或人为原因而引起的。人为地震(开山、采矿、核试验、爆破、注水和水库等)地震构造地震(90%)天然地震火山地震(7%)其他第33页,共6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地震致灾因子风险
评估概述(一)地震按形成成因分类1、构造地震:板块学说理论▲亚欧、太平洋、美洲、非洲、印澳和南极;▲板间地震(85%)和板内地震(15%);▲构造地震是监测预报、防震减灾、工程地震是重点对象2、火山地震:火山爆发或活动、源浅级小(7%)3、陷落地震:溶洞或陷落(3%)4、诱发地震:陨石坠落、水库蓄水、深井注水引起第34页,共6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地震致灾因子风险
评估概述(二)地震按震源的深度分类震源:断层形成、大量释放能量的地方、即地震波发源的地方称为震源。震中:震源在地球表面的垂直投影为震中。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深度为震源深度。极震区:强烈地震时,破坏最严重的地区为极震区。第35页,共6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地震致灾因子风险
评估概述(二)地震按震源的深度分类1.浅源地震:小于70km地震,一般33km即正常深度地震(72%),破坏性地震是浅源地震2.中源地震:70~300km地震(24%)3.深源地震:大于300km地震(最大720km,深源仅占4%)第36页,共6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地震致灾因子风险
评估概述(三)地震按震中距分类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个地方到震中的距离。1.地方震:小于100km地震2.近震:大于100、小于1000km的地震3.远震:大于1000km地震第37页,共6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地震致灾因子风险
评估概述(四)地震按地震级分类地震级: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表征地震大小或强弱的指标。目前国际通用里氏震级是1935美国地震学家C.F.Richter给出的。每相差1级,释放能量相差约30倍。小震:4级以下地震中强震:5~6级地震强震:7级以上地震特大地震:8级以上地震第38页,共6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二节地震致灾因子风险
评估概述(五)地震按震害程度分类灾害强度(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划分:(1)一般破坏性地震:数十人、直接损失1亿以下(2)中等破坏性地震:数十~数百人、直接损失1亿~5亿(3)严重破坏性地震:稠密地区7级,大中城市6级,或数百~数千人、直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