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Word
PAGE
PAGE1
陆游《跋李庄简公家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1、陆游《跋李庄简公家书》原文及翻译译文
陆游《跋李庄简公家书》原文及翻译陆游
原文:
李丈①参政罢政归里时,某②年二十矣。时时来访先君,剧③谈终日,每言秦氏必曰成阳⑤愤切慨慷形于色辞。一日平旦来,共饭。谓先君曰:“闻赵相⑥过岭,悲忧出涕。仆不然,谪命下,青鞋布林行矣,岂能作儿女态耶!”方言此时,目如矩,声如钟,其英伟刚毅之气,使人兴起。
后四十年,偶读公家书。虽徙海表⑦,气不少衰,丁宁训戒之语,皆尽翻范世,犹想见其青鞋布袜时也。
淳熙戊申五月己未,笠泽陆某题。
(选自《渭南文集》)
(解释)①李庄简公:即李光,抗金领袖之一。宋高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参知政事。因坚持抗金和反对秦桧“盗弄国权,怀奸误国”而罢官。后遭秦桧党羽陷害,远贬琼州。死后,赐谥庄简。②丈:对长辈的尊称。李丈,指李光。③某:自称的谦辞。下面的“仆”也是自称的谦辞。④剧:激烈,热烈。⑤成阳:此处用来影射秦桧。⑥赵相:赵鼎,宋高宗时两度为相。因反对秦桧和议,被贬崖县。⑦海表:指海南岛。
译文:
参知政事李光前辈被罢职回家时我二十岁了。他常常来拜访我父亲,俩人在一起整天畅谈朝政。每每提及奸臣秦桧时总以贬词“咸阳”借代,愤恨痛切、慷慨激昂的情绪溢于言表。有一天清早到我们家一起吃饭,对我父亲说:“听说宰相赵鼎遭秦桧陷害被贬谪到岭南海岛,路过南岭时伤心忧愁地哭了。我是不会这个样子的,假如朝廷贬谪的命令一下达,青鞋布袜一穿就上路,怎能表现出小孩子哭哭啼啼的架势呢!”说这番话的时候,两眼明亮如炬,声音洪亮如钟,那英烈刚毅的气度让人振作奋发。
此后过了四十年,偶然看阅老前辈的家信,发现他当年虽然被贬到偏远的海岛,但英烈刚毅的气节仍然丝毫未减,叮嘱训导家人的话语句句都是可以世代流传,作为典范的。字里行间可以让人想见他穿起青鞋布袜、毅然决然离京上路的情景啊。
淳熙戊申年五月己未祖籍太湖之滨的陆游题跋作记。
陆游《跋李庄简公家书》
2、苏轼《跋钱君倚书〈遗教经〉》原文及翻译译文
苏轼《跋钱君倚书〈遗教经〉》原文及翻译苏轼
原文:
人貌有好丑,而君子小人之态不可掩也。言有辩讷,而君子小人之气不可欺也。书有工拙,而君子小人之心不可乱也。钱公虽不学书,然观其书,知其为挺然忠信礼义人也。轼在杭州,与其子世雄为僚,因得观其所书佛《遗教经》刻石,峭峙有不回之势。孔子曰:“仁者其言也初。”今君倚之书,盖诩云。
(取材于苏轼《跋钱君倚书〈遗教经〉》)
译文:
人的相貌有美丑之分,但君子、小人的神态是无法掩饰的。说话有能言善辩与口齿木讷之分,而君子、小人的气质是不能遮掩的。书写有精巧、拙劣之分,而(观其字可见的)君子、小人之心是不能混淆的。钱公虽然没学过书法,但看他的字,可知他是挺拔特立、忠诚守信、知礼明义之人。我在杭州,与他的儿子世雄是同僚,于是得以观赏钱公书写的佛经《遗教经》的刻石,(石上的字)有遒劲峭拔的气势。孔子说:“仁者出言谨慎。”现在观君倚的书法,大概就能见出其为仁者吧。
3、陆游《家世旧闻》原文及翻译译文
陆游《家世旧闻》原文及翻译陆游
原文:
太傅在馆阁最久,尤所厚者,集贤杨公、翰林嵇公也。杨公,应天人,系出唐靖恭杨氏,平生为人作碑志,但称靖恭杨某而已。质素静退,与太傅俱在三馆,几三十年。后来者贵达相属,二公恬然,若将终身。太傅自号朝隐子,杨公自号大隐子,其意趣盖莫逆也。杨公晚乃为知制诰,以集贤院学士出知亳州而没。嵇公字公实,与杨公同乡里。方嵇公掌诰时,太傅为纠察在京刑狱,邻居于州东汴阳坊,无日不相过。太傅已绝谷食,嵇公亦蔬菇,每得道书气诀,必相示,盖方外之友也。
景祐间,犹兼文行取士,不专糊名①。太傅守越,解试毕,入院放榜,既尽拆试卷,乃曰:“何为不见项堂长乎?”即求项程文,得之,拔置榜首,而黜最后一名。项盖有文行,为乡先生。当时多如此,不以为异也。
太傅辟谷几二十年,然亦时饮,或食少山果。醉后,插花帽上。先君尝言此,游因请问:“前辈燕居亦著帽乎?”先君曰:“前辈平居往来,皆具袍带,惟出游聚饮,始茶罢换帽子、皂衫,已为便服矣。衫袍下,冬月多衣锦袄,夏则浅色衬衫,无今所谓背子②者。致仕则衣道服,然著帽。大抵士大夫无露巾者,所以别庶人也。王荆公在金陵山中,骑驴往来,亦具衫、帽。吾记绍圣、元符间,士大夫犹如此。”
太傅出入朝廷数十年,然官不过吏部郎中,太傅兄弟行有官者十余人。惟十七伯曾祖,仕至远郡守,余不过县令而已。亦有为县数任者。盖前辈安于小官如此。太傅与孙威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