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著作权的归属与智能创作.doc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北工业大学

第一节著作权的客体与智能创作物

第二节著作权的归属与智能创作

CONTENTS第三节著作权合理使用与人工智能

CONTENTS

第四节邻接权与智能合成技术

第二节著作权的归属与智能创作

著作权的归属

著作权的归属

从著作权归属制度来看:

版权体系和作者权体系国家均把“著作权归于作者”作为著作权归属一般原则,尤其是作者权体系国家只承认自然人为作者。

作者是直接从事创作活动的自然人,而创作是作者通过独立构思、运用技巧表达思想或情感的直接产生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智力活动。

自然人以外的其他民事主体无法直接从事创作活动

第二节著作权的归属与智能创作

著作权的归属

著作权的归属

人工智能时代:

传统的著作权归属原则在应对人工智能创造物的著作权归属时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如若按照该原则进行权属的认定,那么人工智能虽能直接生成创作物,但因其不是自然人,无法取得著作权,而人工智能的其他主体又因其不是创作物“直接”的创作者,也无法取得著作权。

如若法律放任这种权利归属模糊的状态于不顾,势必会导致著作权法的激励机制无法在人工智能创作领域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二节著作权的归属与智能创作

那么人工智能创作物应该归属于谁呢?

第二节著作权的归属与智能创作

人工智能机器所有说人工智能设计者所有说

人工智能机器所有说

人工智能设计者所有说

人工智能使用者所有说

人工智能设计

者与人工智能

共同所有说

人工智能购买者所有说

学界大都从创作物生成过程中所涉人员的利益着手,从人类主体进入创作行为的时间段来界定主体的身份,从而明确人工智能创作物的权属,讨论也尤为激烈

第二节著作权的归属与智能创作

人工智能创作物的作者是人工智能

作者应当是在客观上直接参与了创作活动,同时

作者应当是在客观上直接参与了创作活动,同时付出了智力劳动,在主观上具有创作意识的主体。

作者身份认定?

法律上,认为作者是人工智能使用者法院从激励的角度出发,赋予人工智能使用者以

法律上,认为作者是人工智能使用者

法院从激励的角度出发,赋予人工智能使用者以作者的权利,能够鼓励产生更高质量的作品、促进使用者对人工智能的消费、带动市场对其需求量的提升,形成AI市场的良性循环。

第二节著作权的归属与智能创作

各国立法尝试

各国立法尝试

英国

英国在其1988年制定的《版权法》第九条第三款中,将人工智能

英国在其1988年制定的《版权法》第九条第三款中,将人工智能作品的著作权归属于对该作品的创作进行必要安排的人。对该条款中的“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喜剧、音乐或艺术作品”,限定为在没有人参与和干预的情况下,由计算机环境自行生成的作品。

第二节著作权的归属与智能创作

各国立法尝试

各国立法尝试

美国

《美国版权工作手册》规定计算机程序的创作不能成为版权上的作品。美国国会于1978年在CONTU最终报告书中提出,计算机作品的创作主体并非人类,所以它并不是作品但这一操作也尚未形成统一的知识产权归属规则。

随着时间和技术的推进,美国版权局在90年代初,对两份计算机软件生成的文字作品进行了登记注册,授予了其著作权,并将这两份文字作品的版权赋予给了编程者。但这一操作也尚未形成统一的知识产权归属规则。

第二节著作权的归属与智能创作

各国立法尝试

各国立法尝试

日本

日本

2016年,日本知识产权战略部在《知识产权战略

2016年,日本知识产权战略部在《知识产权战略推进计划》的初步法规中提出,人工智能生成成果的相关权利归属于开发人工智能的人或企业。

另外,在《知识财产推进计划2017》方案中,日本表现出一种相对趋于保守的态度。该计划认为,如果人工智能创作成果生成过程中有自然人的参与,那么人工智能就可以被视为工具,其产品的著作权归属于创作物参与过程的自然人。反之,这一创作物就不会受到现行法律制度的保护。

第二节著作权的归属与智能创作

各国立法尝试

各国立法尝试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199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专家委员会曾对

1991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伯尔尼公约》专家委员会曾对该公约的修订进行过讨论。在讨论的最初版本中,指出计算机所创造的作品,是指人类为该作品的创作投入的独创性微不足道,不足以使人类成为著作权法上所要求的作者的作品,其著作权应归属于为该作品创作进行必要操作的人。

2017年10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其出版的刊物上对人工智能作品的保护又进行

文档评论(0)

爱因斯坦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免责声明:本账号发布文档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不得从事商业活动,相关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