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微专题5微专题5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微专题热练10催化剂与反应历程
1.(2024·莆田二检)2-溴丁烷在乙醇钾(C2H5OK)作用下发生消去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活化能:反应Ⅰ反应Ⅱ
B.产物的稳定性:1-丁烯2-丁烯
C.相同条件下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1-丁烯2-丁烯
D.选择相对较短的反应时间,及时分离可获得高产率的1-丁烯
2.(2024·佛山联考)MnO2催化除去HCHO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①~④均是氧化还原反应
B.反应②中碳氧双键未断裂
C.HCHO中碳原子采取sp2杂化
D.上述机理总反应为HCHO+O2eq\o(――→,\s\up7(MnO2))CO2+H2O
3.(2024·深圳一模)光催化氧化甲烷制甲醛的机理如图所示。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光催化剂表面会发生反应:H2O+h+===H++·OH
B.CH3OOH为中间产物
C.上述过程中有非极性键的断裂与生成
D.每生成30gHCHO,总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4NA
4.(2024·福州质检4月)实验室以苯甲醛为原料合成苯甲酸苯甲酯的反应机理如图(已知RO-极易结合H+转化为R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催化剂为苯甲醇,能降低反应的焓变
B.久置的苯甲醛中含有少量苯甲酸,能加快该历程反应速率
C.合成苯甲酸甲酯总反应方程式为
D.与酯化反应相比,该反应的原子利用率高
5.(2023·广东卷)催化剂Ⅰ和Ⅱ均能催化反应R(g)P(g)。反应历程如图所示,M为中间产物。其他条件相同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Ⅰ和Ⅱ,反应历程都分4步进行
B.反应达平衡时,升高温度,R的浓度增大
C.使用Ⅱ时,反应体系更快达到平衡
D.使用Ⅰ时,反应过程中M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更大
6.(2024·马鞍山三模)甲酸常用于橡胶、医药等工业。在一定条件下可分解生成CO和H2O,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的能量与反应历程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B.若用D(氘)标记甲酸中的羧基氢,最终产物中可能存在DHO
C.途径Ⅱ的反应历程中,存在3种中间产物
D.由途径Ⅱ可知氢离子可以作为甲酸分解生成CO和H2O的催化剂
7.(2024·合肥二模)电催化偶联N2和CO2制备尿素[CO(NH2)2],可实现室温下尿素的绿色合成。结合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在酸性介质中催化剂表面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种用*标注。下列有关该碳氮偶联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C和N
B.有O—N的生成和断裂
C.*NCON*的生成可减少副产物NH3的形成
D.该过程生成尿素的总反应式:
N2+CO2+6e-+6H+===CO(NH2)2+H2O
8.(2024·广州三模)基于非金属原子嵌入石墨烯三嗪基C3N4中,用于催化一氧化碳加氢生成甲醇的反应历程如图,其中吸附在催化剂表面上的物种用“*”标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整个反应历程中有极性键的断裂和生成
B.过渡态相对能量:TS55TS44TS77
C.物种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过程为吸热过程
D.反应决速步的活化能为0.95eV
9.(2024·青岛三模)酯在碱性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的历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④为该反应的决速步
B.若用18OH-进行标记,反应结束后醇和羧酸钠中均存在18O
C.该反应历程中碳原子杂化方式没有发生改变
D.反应①中OH-攻击的位置由碳和氧电负性大小决定
10.(2024·福州质检2月)PtNiFe-LDHGO催化甲醛氧化的反应机理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步骤Ⅰ中甲醛通过氢键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OH上
B.上述反应机理涉及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形成
C.该反应每生成1molCO2,转移4mol电子
D.PtNiFe-LDHGO降低了该反应的活化能
11.(2023·浙江省6月)一定条件下,1-苯基丙炔(Ph—C≡C—CH3)可与HCl发生催化加成,反应如下:
甲
乙
反应过程中该炔烃及反应产物的占比随时间的变化如图(已知:反应Ⅰ、Ⅲ为放热反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焓变:反应Ⅰ反应Ⅱ
B.反应活化能:反应Ⅰ反应Ⅱ
C.增加HCl浓度可增加平衡时产物Ⅱ和产物Ⅰ的比例
D.选择相对较短的反应时间,及时分离可获得高产率的产物Ⅰ
12.(2024·南京)臭氧分解过程如图所示。下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第1篇 微专题1 化学与STSE 物质的量.DOC
- 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第1篇专题2 微专题4 反应热 电化学.DOC
- 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第1篇专题2 专题3 微专题6 电离平衡 盐类水解 沉淀溶解平衡.DOC
- 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第1篇专题4 微专题8 化学工艺流程.DOC
- 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第2篇.DOC
- 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考前排查基础排查1 指定反应的化学(或离子)方程式书写(一).DOC
- 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考前排查基础排查4 实验装置与操作正误判断.DOC
- 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考前排查基础主题排查1 电化学.DOC
- 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考前排查主题排查4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催化机理.DOC
- 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考前排查主题排查7 限定条件下的有机同分异构体.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