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竞赛教学设计汇编(共27篇).docx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竞赛教学设计汇编(共27篇).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学数学优质课教学竞赛教学设计汇编(共27篇)

教学设计

1、认识线段——陈艳华........................................................................12、认识线段——张玉云........................................................................33、认识厘米——王勇...........................................................................54、确定位置——张艳莉........................................................................75、认识角——周娟(10)

6、除法竖式——严蔚(12)

7、观察物体——刘倩(16)

8、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刘妍慧(18)

9、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黄斌(20)

10、24时记时法——成小丽(23)

11、24时记时法——王德祥(25)

12、认识分数——陈芝娟(28)

13、认识分数——孔祥华(30)

14、平均数——虞益锋(33)

15、找规律——胡晓颖(35)

16、找规律——王春晴(39)

17、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黄亚蕾(42)

18、三角形的认识——吴静(44)

19、认识负数——顾娟(46)

20、认识负数——傅燕娟(49)

21、小数加法和减法——尹素文(51)

22、找规律——孙春育(53)

23、认识公顷——梅志华(55)

24、解决问题的策略(倒推)——刘国文(57)

25、认识比——吴存明(60)

26、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徐志刚(62)

27、百分数的认识——陆建民(64)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教科书二年级(上册)48页例题和49页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线段的活动过程,会描述线段的特征,会画线段。

2.联系学生生活的实际,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感受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具准备】

学具:每人一根毛线、一张彩纸。

教具:铅笔两根(一曲一直)、毛线一根、课件。

【教学过程】

一、曲直对比,引入新课。

1.出示两根铅笔(一直、一弯),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不同之处。

2.出示两组学生活动图,一组跳绳、一组拔河。

引导学生比较手中的绳子有什么不同?

二、动手操作,认识线段

1.变曲为“直”,初步认识线段。

(1)引导学生想办法把一根弯曲的毛线变直。

(2)学生汇报演示自己是怎样做的。

(3)教师讲述: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就是线段。(板书:认识线段)

(4)生指,从哪儿到哪儿可以看成线段?说说线段是什么样的?

教师讲述:两手捏住的地方,是线段的端点。(板书;端点)

(5)同桌合作,互指毛线的哪一段是线段?两个端点在哪里?

教师演示变式。先弯,师问:为什么不可以看成线段?再向不同的斜方向:为什么可以看成线段?师捏住毛线的一部分,生指出:哪里可以看成线段?

2.实物感知,强化线段特征。

(1)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比如,(长方体)的边都可以看成线段。师带学生指出。

(2)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边可以看成线段?

总结:直尺、课本、黑板的每条边都可以看成是线段。

3.依据线段模型练习。

(1)在数学上,线段可以用这样的图形来表示。()这两条短竖线表示线段的端点。

(2)请学生闭上眼睛想想线段的样子。

(3)完成想想做做的第1题。

(4)完成想想做做的第2题。

同桌讨论、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5)图形组合成小房子,数数这个图形上有几条线段?变化组合图形,直至变成一个圆形。

(6)引导学生在圆纸片上创造出一条线段。

学生动手操作,师巡视。

教师讲述:折痕也可以看成线段。

引导学生折出比刚才的折痕长的线段。

比较发现,得出结论:线段有长有短。

4.画线段

(1)教师先示范画一条线段,再让学生试画。

(2)提出问题,引发思考:如果没有尺,还能用哪些工具画出线段?

三、联系应用,拓展认识。

1.P49第3题。(CAI出现两个点)学生尝试以这两点为端点画出线段。

2.P49第4题。

(CAI出现三个点)引导学生理解“每两点之间画一条线段”这句话是什么意思?猜一猜画出来是什么图形?

3.P49第5题。(CAI出示四个点)学生独立尝试画线段。

4.判断线段的长短。(对不能直观看出长或短的线段,引导学生比较。)

四、全课小结,引入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略)

认识线段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48~49页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实际的观察和操作建立线段的表象,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uantoufa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