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30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反渗透技术还应用于水果和蔬菜汁的浓缩等过程。第31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2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纳滤(NF)分离压力:0.5-2.0MPa(反渗透2-7MPa);膜孔径:3-60nm(纳米级);截留分子量:100-1000(200-500),可截留一部分无机盐;对单价离子和分子量小于300的小分子截留率较低;对二价离子和分子量大于300的有机小分子截留率较高;应用广泛:在饮用水领域用于脱除三卤甲烷中间体(THMFP)、异味、色度、农药、合成洗涤剂、可溶性有机物、Ca、Mg、铊等硬度。第33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分离机理传统理论:纳滤膜传质机理与反渗透膜相似,通过溶解扩散传递(纳滤有时亦称“低压反渗透”、混合过滤、杂化过滤);纳滤膜:疏松的反渗透膜。后研究发现不能很好解释纳滤膜特征。立体阻碍-细孔模型电荷模型空间电荷模型固定电荷模型第34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纳滤的分离特性材料:醋酸纤维素(CA)、醋酸纤维素-三醋酸纤维素、磺化聚砜等,一般为复合型膜(即膜的表面分离层和它的支撑层的化学组成不同)膜组件:板框式、卷式、管式、中空纤维式1、分离规律(1)阴离子截留率从小到大:NO3-<F-<Cl-<HCO3-<SO32-<SO42-<CO32-(2)阳离子截留率从小到大:H+<Na+<K+<Ca2+<Mg2+<Cu2+(3)有机物:疏水性有机物截留效果好;亲水性有机物截留率较低(4)截留分子量:100-1000。第35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工作压力:0.5-2MPa规律:操作压力越高,料液通过膜的通量越大;高压下导致膜的致密化会使通量降低。操作方式:恒定压力操作法;恒定通量操作法。(1)恒定压力:保持操作压力一定,随膜污染通量逐渐下降(2)恒定通量:保持通量一定,随膜污染不断升高压力3、操作温度温度上升,溶质和溶剂扩散系数变大,粘度下降,膜通量提高;温度过高,膜致密化,破坏膜的化学结构,改变膜性能。第36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流速高流速可减少浓差极化或沉积层,提高渗透通量;流速的选择主要考虑物质对剪切力的敏感、能耗等因素。5、应用染料废水处理及染料回收;中药提取液回收;处理含铬废水第37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超滤(UF)分离压力:0.1-0.6MPa(纳滤1-2MPa反渗透2-7MPa);膜孔径:60-1000nm(纳滤3-60nm);截留分子量:1000-30000[纳滤100-1000(200-500),可截留一部分无机盐];去除对象: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大多数细菌、病毒等。第38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9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超滤原理第40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1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2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第3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膜技术:以高分子功能膜为代表,利用特殊薄膜对液体中的某些成分进行选择性透过的方法。以高分功能膜为代表1953年首次提出反渗透技术淡化海水构想;1960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研制出第一张可实用的反渗透膜,标志着膜科学技术诞生。渗透和渗析渗透:溶剂透过膜的过程。渗析:溶质透过膜的过程。常规膜技术:反渗透、纳滤、超滤、微滤(、电渗析、自然渗析、液膜技术)等。第4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应用(1)海水和苦咸水脱盐;(2)废水回用和循环;处理市政污水用于间接饮用与直接工业回用,工业用水循环再利用,甚至饮用水直接回用,以二级市政污水生产高质量饮用水。(3)拓展:前景广阔饮用水处理、工业废水脱色、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膜生物反应器、水的回收循环利用等。第5页,共56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特点(P126)(1)不发生相变,能量转化率高;(2)分离与浓缩同时进行,可回收有价值的物质;(3)根据膜特性将不同物质分开;(4)膜分离过程不会破坏对热不稳定性的物质,常温下即可分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边塞诗情感意象手法课件课件.ppt
- 短路电流计算及电气设备的选择校验.ppt
-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ppt
- 高考必备辨析并修改病句.ppt
- 油田化学药剂.ppt
- 语法填空方法.ppt
- 螺丝制作过程常见不良简析.ppt
- 气体和蒸汽的性质PPT.ppt
- 糖复合物的结构和功能第一讲.ppt
- 腕尺管综合症.ppt
- 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高教社2024年8月版课件全套合集(包括绪论总共11章PPT课件).pdf
- 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高教2024版课件-第三章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pptx
- 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高教社2024年8月版教材讲义-第四章 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docx
- 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高教2024版课件-第九章筑牢其他各领域国家安全屏障-.pptx
- 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高教2024版课件-第一章完全准确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pptx
- 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高教社2024年8月版-导论课件.pptx
- (已瘦身)国家安全教育大学生读本高教社2024年8月版课件全套合集(包括绪论总共11章PPT课件).pptx
- 市直单位党员干部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四个带头+上年度查摆问题整改落实情况+自我批评意见.docx
- 某中学委员会关于巡察整改进展情况的报告材料.docx
- 经验交流发言材料:“五向发力”建强堡垒 集聚高质量发展动能.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