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导学案专题5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纲举目张
考向1化学反应速率
1.(2024·甘肃卷)下列措施能降低化学反应速率的是(C)
A.催化氧化氨制备硝酸时加入铂
B.中和滴定时,边滴边摇锥形瓶
C.锌粉和盐酸反应时加水稀释
D.石墨合成金刚石时增大压强
【解析】铂可以作氧化氨反应的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A错误;中和滴定时,边滴边摇锥形瓶,使酸碱充分混合接触,能加快反应速率,B错误;锌粉和盐酸反应时,加水稀释会使盐酸的浓度降低,能降低化学反应速率,C正确;石墨和金刚石均为固体,石墨合成金刚石时增大压强,反应速率不变,D错误。
2.(2024·安徽卷)室温下,为探究纳米铁去除水样中SeOeq\o\al(2-,4)的影响因素,测得不同条件下SeOeq\o\al(2-,4)浓度随时间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实验序号
水样体积/mL
纳米铁质量/mg
水样初始pH
①
50
8
6
②
50
2
6
③
50
2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实验①中,0~2h内平均反应速率v(SeOeq\o\al(2-,4))=2.0mol/(L·h)
B.实验③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SeOeq\o\al(2-,4)+8H+===2Fe3++Se+4H2O
C.其他条件相同时,适当增加纳米铁质量可加快反应速率
D.其他条件相同时,水样初始pH越小,SeOeq\o\al(2-,4)的去除效果越好
【解析】实验①中,0~2h的平均反应速率v(SeOeq\o\al(2-,4))=eq\f(?5.0-1.0?×10-3mol/L,2h)=2×10-3mol/(L·h),A错误;实验③是碱性环境,反应物中不能有H+,B错误;若水样初始pH过低,H+浓度过大,纳米铁会与H+反应,从而影响SeOeq\o\al(2-,4)的去除,D错误。
3.(2022·广东卷)在相同条件下研究催化剂Ⅰ、Ⅱ对反应X→2Y的影响,各物质浓度c随反应时间t的部分变化曲线如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无催化剂时,反应不能进行
B.与催化剂Ⅰ相比,Ⅱ使反应活化能更低
C.曲线a表示使用催化剂Ⅱ时X的浓度随t的变化
D.使用催化剂Ⅰ时,0~2min内,v(X)=1.0mol/(L·min)
【解析】无催化剂时,生成物浓度也随时间在增加,说明反应也在进行,A错误;催化剂Ⅰ比催化剂Ⅱ反应更快,说明催化剂Ⅰ使反应活化能更低,B错误;反应X→2Y,浓度的变化量之比应该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曲线a表示的X的浓度变化了2.0mol/L,则Y应增加4mol/L,曲线a对应的为催化剂Ⅰ,C错误;使用催化剂Ⅰ时,在0~2min内,Y的浓度变化了4.0mol/L,则v(Y)=eq\f(4.0mol/L,2min)=2.0mol/(L·min),v(X)=1.0mol/(L·min),D正确。
考向2反应历程
4.(2024·北京卷)苯在浓硝酸和浓硫酸作用下,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从中间体到产物,无论从产物稳定性还是反应速率的角度均有利于产物Ⅱ
B.X为苯的加成产物,Y为苯的取代产物
C.由苯得到M时,苯中的大π键没有变化
D.对于生成Y的反应,浓硫酸作催化剂
【解析】生成产物Ⅱ的反应的活化能更低,反应速率更快,且产物Ⅱ的能量更低即产物Ⅱ更稳定,以上2个角度均有利于产物Ⅱ,A正确;M的六元环中与—NO2相连的碳原子为sp3杂化,苯中大π键发生改变,C错误。
5.(2024·安徽卷)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X(g),发生下列反应:X(g)Y(g)ΔH1<0,Y(g)Z(g)ΔH2<0,测得各气体浓度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反应进程示意图符合题意的是(B)
AB
CD
【解析】从图像中X、Y、Z的变化趋势可知,生成Y的速率较快,生成Z的速率较慢,因此第一步反应的活化能小于第二步,结合第一步和第二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故选B。
6.(2024·河北卷)我国科技工作者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可充电Mg-CO2电池,以Mg(TFSI)2为电解质,电解液中加入1,3-丙二胺(PDA)以捕获CO2,使放电时CO2还原产物为MgC2O4。该设计克服了MgCO3导电性差和释放CO2能力差的障碍,同时改善了Mg2+的溶剂化环境,提高了电池充放电循环性能。对上述电池放电时CO2的捕获和转化过程开展了研究,电极上CO2转化的三种可能反应路径及相对能量变化如图(*表示吸附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山东省菏泽市高三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含答案.DOC
- 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导学案第1篇 化学与STSE 物质的量.DOC
- 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导学案第1篇微专题3 物质的性质、用途与转化.DOC
- 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导学案第1篇专题4 微专题7 化学实验 化学计算.DOC
- 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导学案第2篇主题1 第1讲 滴定分析法.DOC
- 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第1篇 微专题1 化学与STSE 物质的量.DOC
- 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第1篇专题2 微专题4 反应热 电化学.DOC
- 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第1篇专题2 专题3 微专题6 电离平衡 盐类水解 沉淀溶解平衡.DOC
- 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第1篇专题4 微专题8 化学工艺流程.DOC
- 2025全国高考二轮化学第2篇.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