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练习(含解析)--2025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VIP

第1课 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练习(含解析)--2025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

2025年

第1课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练习

一、单选题

1.公元前5世纪上半期,埃及出现了农业聚落,逐渐采用农耕生产方式。之后,埃及社会快速发展,阶级分化急速推进,进而很快建立起国家。据此可得出的结论为(???)

A.古埃及人率先掌握农耕方式 B.地理环境差异影响生产关系

C.农业发展是国家创建的条件 D.河流为农业进步提供有利条件

2.在古巴比伦王国,王室和神庙拥有许多土地,政府官员、贵族和商人可以合伙经营也可以将土地出租给佃户。《汉谟拉比法典》规定,土地、果园、资金、牲畜、工具、粮仓等都可以作为租赁的对象。这反映出当时古巴比伦王国(???)

A.经济立法完备 B.租佃关系发达 C.封建社会形成 D.奴隶地位提高

3.由下图可知我国古代(???)

A.农耕文明不断拓展 B.南北经济差距不断扩大

C.农畜经济矛盾突出 D.农业技术持续不断提高

4.古代中国对吸收外来思想文化十分谨慎,但却引进了大量农作物,下表是我国部分外来农作物的引进情况。据此可推断(???)

作物

石榴

菠菜

西瓜

玉米、甘薯

花生

欧洲苹果

原产地

伊朗

伊朗、尼泊尔

非洲

美洲

美洲

欧洲

传入时间

西汉

唐朝

五代

明朝

明朝

清朝

A.丝绸之路的开通和持续兴盛

B.人口猛增对优良作物的需求

C.长期积极对外交往政策实施

D.中国传统社会实用主义特性

5.公元前4500年前后,东北地区的玉器表现出很强的实用性,如斧、锛、凿等,而在公元前3500年前的红山文化中,玉器的生产功能已经基本消失,大量的动物型器可能代表当时红山氏族的图腾,具有“礼”的性质。这种变化反映了(???)

A.生产力发展影响先民精神世界

B.东北地区玉器制作水平的提高

C.红山文化出现明显的阶级分化

D.金属工具已经取代了玉石工具

6.研究发现,新石器时期,我国南方除了长江下游的环太湖地区始终保持着单一的稻作农业经济外,其他农业区均在稻作之外种植一定比例的粟黍。这主要用来说明中国(???)

A.区域文明联系并不紧密

B.原始农业的萌芽与成长

C.古代文明呈现多元特征

D.地理环境影响农业发展

7.1803年,英国殖民者进入塔斯马尼亚岛(位于澳大利亚东南方)时,发现当地人远未超过旧石器时代。南非的欧洲移民也发现有若干人群还在击削燧石、狩猎和采集的阶段,不知稼穑。造成这些人群生产工具落后的主要原因是(???)

A.恶劣的自然环境 B.缺乏竞争与交流

C.先天发育的缺陷 D.散漫的思想意识

8.古埃及人产生了这样的观念:世界是循环往复的,自然万物可以死而复生,人也应当如此。对他们来说,时间的运动并不意味着前进,而是一种节奏。这种观念的形成最可能源于(???)

A.金字塔体现的法老权威 B.《太阳历》的制定

C.莎草纸带来的文化普及 D.尼罗河的定期泛滥

9.苏美尔诗歌“猖獗的洪水呀,没人能和它对抗,它使苍天动摇,使大地抖……庄稼成熟了,猖獗的洪水来将它淹没。”古埃及诗歌“向你致尼罗河,你来自大地,孕育了埃及!用你神秘的方式,带来了肥沃的壤,使得追随者歌唱!”两首诗歌对河水态度的不同反映出(???)

A.早期文明深受自然环境影响 B.大河文明对水源依赖

C.地理位置决定早期文明特点 D.环境决定自然神崇拜

10.2023年9月,国家文物局通报了吉林延边和龙大洞遗址重大考古发现,考古发掘出土石制品及动物化石近两万件,距今约5—1.5万年,其中的石制品主要为石片、石叶、石核等类型,多采用火山爆发后形成的黑曜岩制成。和龙大洞遗址(???)

A.展示新石器时代技术转变的重要过程

B.反映出早期国家统治秩序的不断强化

C.折射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鲜明特征

D.为东北亚古人类文化研究提供了佐证

11.考古发现,在距今约8000年的辽宁阜新他尺西沟遗址出土了大量先人日常生活使用的陶、石质遗物,有斜腹罐、直腹罐、石斧、石铲、磨盘、磨棒、敲砸器、砍砸器等,还出土了几件珍贵玉斧。这一考古发现说明当时(???)

A.阶级分化现象日益明显 B.文化核心区域已经形成

C.早期原始农耕已经出现 D.已经步入早期国家阶段

12.据记载,在中国农业的发展中,先民们经历了从神农“尝百草”到“播五谷”和“种粟”“种稻”的过程。这一过程反映了(???)

A.从食物采集到食物生产 B.神农氏成为农业的始祖

C.原始农业与畜牧业分离 D.先民生存环境不断恶化

13.如下图所示,野猪头部强大、嘴长而有力,身材前部粗壮、后部纤细,相当健美;而家猪的头部和嘴则大大缩短,体型臃肿。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陶猪可见,其体态和骨骼已发生明显变化。据下图可知(???)

A.人类饲养家畜导致了物种的退化

B.猪的驯化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猪的演化受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D.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猪的国家

14.《吉尔伽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原创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0日上传了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