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1·
2022届辽宁省大连市重点中学高三上学期语文高考模拟试题答案
1.【答案】【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A
【解析】(1)B.强加因果,原文第三段为“由于色彩种类和绘画技法的限制,朱砂和石青最为常用,所以又用丹青未泛指图画”,中国画称之为“丹青”是因为“朱砂和石青最为常用”。C.逻辑混乱,原文中是承接关系,不是条件关系,原文第三段“中国画呈现出更为富丽堂皇的局面”。D.以偏概全,从原文第五段来看,“古人称春游为踏青”还少一个条件,即“同时又象征‘四时’之中的春”。
(2)C.“然后层层推进”错,本文的论证结构是先提出问题,再从三个方面加分析,最后得出结论;文章是并列结构,从文学、绘画、工艺品三方面来阐述,并不是层层推进的。
(3)A.“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出自人教版必修二《孔雀东南飞》,其中“青丝”的意思是黑色的丝线;“绿云扰扰”《阿房宫赋》,其中“绿云”指黑发。
答案:
(1)A
(2)C
(3)A
(1)本题考查理解文意,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找出原文相关的信息,然后与选项比较。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作答时注意把握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等。
(3)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答题时要注意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原文中找到依据。
信息筛选题的答题步骤是:①把握全文主要内容,从整体和局部找出表明作者观点的语句,形成整体印象,尤其要注意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②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③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
2.【答案】【小题1】C
【小题2】A
【小题3】
【解析】(1)C.“是他们成就了宁夏的经济发展”夸大事实,材料三原文为“一批批闽商弘扬‘敢拼会赢’精神,助推优势互补产业对接、增强宁夏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与‘造血’能力”,“闽商带着技术、资金和销售渠道来到宁夏”是助推了宁夏经济的发展而不是成就了宁夏的经济发展。
(2)A.“治贫先治愚”于文无据,“安土重迁”只是一种乡土情结,没有“愚昧”的意思。
(3)材料二“对口扶贫的成功实践,开创了优势互补、长期合作、聚焦扶贫、实现共赢的良好局面,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制度优势”。
材料一“讲述了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移民们在国家政策的帮扶下,群策群力,努力建设新家园、走向康庄大道的故事。剧中,马得福困难不断、走得不易,却很坚定,他为的是早日兑现‘塞上江南’的承诺。这其中的酸甜苦辣,正是基层干部真实的生活写照。‘第一次近距离接触基层干部,我觉得他们非常不容易,他们是希望、是光,由衷地向他们致敬。’”“剧中,一边是涌泉村村民想出各种理由拒绝移民搬迁,一边是马得福使出浑身解数用心坚持”。
材料三“一批批闽商弘扬‘敢拼会赢’精神,助推优势互补产业对接、增强宁夏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与‘造血’能力”。
根据上述信息概括作答。
答案:
(1)C
(2)A
(3)①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最核心的因素;②基层干部用心坚守,默默奉献;③移民自强不息、艰苦奋斗;④援宁群体的真心协助与扶持,助推了本地经济发展。
(1)本题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
(2)本题考查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答题时找出选项对应的原文,然后比较得出正误。
(3)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概括。
“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3.【答案】【小题1】D
【小题2】
【小题3】
【解析】(1)D.“表现出父母间感情疏远、缺乏理解”错误。根据原文“父亲娶母亲时,母亲不大乐意”可知,“不乐意”体现的是母亲嫁给父亲时,因为对父亲不是很了解,因此心里不是很满意;再根据“我们听了沉默不语,要知道,那时的五十块钱,对于我们这样的家庭来说,算是一笔巨款。镇长一个月的工资才三十八块钱呢。许久,母亲坐在墙角垂首啜泣……”可知,母亲“垂首啜泣”的原因是心疼那“五十块钱”,觉得父亲挥霍了钱;再根据“父亲杵立在客厅中央……母亲急了,壮着胆儿辩白道:‘我们是花钱买的,又不是偷的,凭什么送回去’”可知,母亲“急了”是因为她觉得父亲是花钱买的东西又要还回去,不赞同父亲的做法。因此,母亲“不乐意”“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