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训诂学基础》期末试题B卷附答案.docx

《训诂学基础》期末试题B卷附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训诂学基础》期末试题B卷附答案

试题部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的体式包括:、、、、

、。

2.黄侃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二曰,三曰。

3.声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

4.今人所谓标点,古人称为。

5.两汉时期已确立了两种基本的训诂体式,即和。

6.古今汉语都有“狼狈”一词,唐人段城式《夕阳杂组》将“狼”与“狈”说成两种动物,此说属于旧训诂弊端中的。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尔雅》:

2.章句:

3.以形说义:

4.传注:

5.因声求义:

6.通假: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如何利用声音来求义?

2.简述《说文解字》在训诂学上的主要贡献。

3.解释文意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4.有人说《尔雅》是我国第一部同义词词典;有人说《尔雅》是我国第一部百科词典。这两种说法有何依据?

5.什么是笔意?什么是笔势?

6.举例说明“曰、为、谓之”的用法。

四、论述题(15分)

1.“义”与“训”是训诂学的两个基本概念,它们的关系如何?(7分)

2.试详论语言文字中形、音、义三者的关系。(8分)

五、句读翻译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项脊轩志》: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

句读:

翻译:

2.《史记?伯夷列传》:伯夷叔齐虽贤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岩穴之士趣舍有时若此类名堙灭而不称悲夫!

句读:

翻译:

六、训诂分析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念悲其远也,亦哀之矣。”〔注〕:“念悲其远也:惦念着她,为她远嫁而伤心。”这样的注解对吗?为什么?

2.《项脊轩志》:“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注〕:“〔垣墙周庭,以当南日〕院子周围砌上墙,用(北墙)挡着南边射来的日光。垣墙,名词作动词,砌上垣墙。垣,矮墙,也泛指墙。”这样的注解对吗?为什么?

3.贾谊《过秦论》: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注〕:“〔瓮牖绳枢〕以破瓮作窗户,以草绳系户枢。形容家里穷。”这样的注解对吗?为什么?

答案部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随文释义的训诂材料的体式包括:传注类、章句类、义疏类、集解类、征引类、音义类。

2.黄侃认为训诂的方法,一曰互训,二曰义界,三曰推因。

3.声训的作用主要有两个:寻求本字、推求语源。

4.今人所谓标点,古人称为句读。

5.两汉时期已确立了两种基本的训诂体式,即随文释义的注疏和通释语义的专著。

6.古今汉语都有“狼狈”一词,唐人段城式《夕阳杂组》将“狼”与“狈”说成两种动物,此说属于旧训诂弊端中的望文生训。

二、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尔雅》:《尔雅》是最早的一部按事类编排的同训词典,大约在战国时期开始辑录,经过较长时间的递增相益,汉初才完备。是一部由儒家门徒缀辑古代故训而成的专书,是一种义书,按事类分为十九篇。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解释一般词语,后十六篇解释各种名物。《尔雅》突破了随文释义的局限,开创了词典式工具书的先例,被奉为训诂之祖。

2.章句:离章辩句的意思,章句是汉代流行的一种注解形式,他的特点是不以解释词义为主,而是重在分析和串讲句意,有章篇意.

3.以形说义:是指通过字形的分析,来了解字所记录的词的本义,即体现在造字意图中的基本词义。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是我国语言学史上第一部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辩识声读的专书。

4.传注:对原文进行解释,同时把作者的意思传达给读者,以字为基本单位进行训释。代表:毛亨《毛诗诂训传》、郑玄《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合成《三礼注》)、颜师古《汉书注》。

5.因声求义:一种利用语音线索来明假借、系同源、考证古书词义的方法。“因声求义”的两大作用:破假借、求语源。推求语源的工作可以分为两大类:其一是系源,在根词不确定的情况下,归纳和系联同源派生词叫作系源。其二是推源,从同源词中确定根词与源词,推寻词义来源的工作叫推源。

6.通假:通假,就是在用字时不写本字而取另一个声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如何利用声音来求义?

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解决同音替代问题,排除通假造成的形、义分离现象,求得本字,以便更好地运用以形说义的原则;第二,是解决方言词的问题,求得方言词声音变化的轨迹;第三,是推求语源,解释某些词诠释命名的由来。

2.简述《说文解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7****858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