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有所作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记于光远先生.pdf

有所作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记于光远先生.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所作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记于光远先生

■孙慕天

【摘要】在我大学本科老师中,从专业角度说,与我一生事业关系最密切的是于

光远先生,因为他是中国自然辩证法公认的祖师爷.我在哲学的诸多分支中,选择

了自然辩证法作为专业方向,当然有诸多理由,这里不去说它;吊诡的是,光远师虽

是我的授业师,但我搞科学哲学却并不是受他的影响.我在本科时,自然科学哲学

的相关课程并不是光远师开的,主要的一位老师是林万和先生,这位老师在中国自

然辩证法史上,本应占有重要位置,却几乎被完全遗忘了,这事以后再说罢.

【期刊名称】民主与科学

【年(卷),期】2011(000)004

【总页数】4

在我大学本科老师中,从专业角度说,与我一生事业关系最密切的是于光远先

生,因为他是中国自然辩证法公认的“祖师爷”。我在哲学的诸多分支中,选

择了自然辩证法作为专业方向,当然有诸多理由,这里不去说它;吊诡的是,

光远师虽是我的授业师,但我搞科学哲学却并不是受他的影响。我在本科时,

自然科学哲学的相关课程并不是光远师开的,主要的一位老师是林万和先生,

这位老师在中国自然辩证法史上,本应占有重要位置,却几乎被完全遗忘了,

这事以后再说罢。

我在中学时就知道光远先生的大名,不仅因为他是《学习》杂志主编,我喜欢

看那上面的一些文章,而且因为他和胡绳、王惠德主编的《政治常识读本》是

我们中学政治课的教科书。

我真正成为于光远先生的学生,是因为1961年听了他的辩证逻辑课。我们那

时人大哲学系的课程设置,出自何思敬先生的手笔,他设重课,聘名师,在当

时的语境下,硬是在中国大学中打造出一个亮点,在某些方面,突破了时代的

限制。光远先生和萧前先生等为我们开出的辩证逻辑课,就是中国哲学专业的

一个首创。那天,光远先生的打扮颇另类,戴着一副墨镜,穿着淡黄色麻纱料

的中山装,用一个精致草编扁筐装着讲稿,精神抖擞,腰板挺直,那派头很有

点像高级将领。他分担的是第六、七章,讲辩证逻辑的方法,主要是抽象上升

到具体的方法和分析与综合的方法。想来光远先生是专业经济学家,而这两种

方法都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特别采用的方法,由光远先生来讲自然是再合

适不过了。从这时起,于光远先生真正成了我的老师。

于师讲课的最大特点是独创性。他认为,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

所涉及的关键问题是“认识从哪里开始”?是从感性开始,还是从理论开始?

于师明确指出,现实的认识从感性经验入手,但理论的分析必须从概念入手。

认为科学研究从现实的前提出发,是常识的认识,但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理论

认识要把握的是事物的本质,这就要求研究蕴含事物内在矛盾的概念细胞,而

不能着眼于混沌的直观表象。大约同时,亦即1960年8月和1961年1月,

在地球的另一端,波普尔在斯坦福国际科学哲学会议和英国科学哲学学会上,

分别做了演讲,提出“科学开始于问题,而不是开始于观察”的著名命题,对

于“先有H(假说),还是先有O(观察)”的问题给出了与常识实在论相反的

回答。他的这些观点收在1968年出版的《猜想与反驳》(Conjecturesand

Refutations)中,当时的中国当然没有人知道这些观点。到上世纪80年代,

波普尔的思想传入中国后,我想起于师的这些观点,不禁想到一句英国成语:

greatmindsthinkalike——英雄所见略同。

于师讲的第二个题目是分析和综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界,很少有人注意到这

个问题的重要性,于师好像是最早从辩证逻辑视域上论述这一问题的中国学者。

他把分析和综合视为解决个别和一般辩证关系的关键,分析是把握个别,综合

是把握一般,而这个问题的解决是认识一切矛盾的根本途径。他还认为,虽然

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但分析必须以对事物的整体把握为前提,这种理论上的

整体性认识,指导着分析活动。掌握了分析与综合的辩证法,就找到了解开一

般和个别之谜的钥匙,也就真正走进了本质性的认识,这是科学认识的真正秘

密。辩证法就是认识论,不能离开认识去寻求虚无缥缈的自在的辩证理念,那

是柏拉图。我一直咀嚼着于师的这些深刻的看法,后来,通过学习列宁的《哲

学笔记》和毛泽东的《矛盾论》,终于弄明白了,为什么分析和综合是辩证法三

要素之一,而且是辩证法的精髓。这使我意识到,学马克思主义还有另一种视

角,后来在苏联读了伊里因科夫和所谓认识论派的论著,又反复比较西方后逻

辑实证主义走下“冰峰”的哲学,愈发钦佩叹服于师的超前性。哲学是人的哲

学,是从人观物,物物而不物于物。

我入学正值反右那一年,“左”的思潮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办公服务吧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文案的个性定制,修改,润色等。本人已有16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文案功底,可承接演讲稿,读后感,任务计划书,营销方案等方面的工作。欢迎您的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