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子项目6地形图测绘
地形图测绘地形图的应用
地形图的应用
地形图测绘地形图的应用
主要内容
重点:地形图的基本应用和工程中的应用
难点:按限定坡度选线、绘制断面图
地形图的基本应用
地形图的工程应用
O
…0
-NN
X=X,+af100=100A
Y=Yp+ap×1000×A=x。+aaf
900A=y.+a
如果精度要求较高,则应考虑图纸伸缩的影响,此时还应量出ab和ad的长度。
2、再按下式进行计算。
400|
60070080090010001100
+64.8=664.8m
H24.6=624.6m
在图上直接量取af=24.6mm,
ap=64.8mm
C
A
bp
d
f
a
700
600
1:1000
500
800
二、求图上某点的高程
1、解析法:
过B点作一条垂直于相邻等高线的线段mn,量取mn和mB,
如长度为9.0mm、5.4mm,已知等高距h=1m,则可按内插法求得B点的高程。
2、目估法:
用目估法按比例推算该点的高程。例如,mB约为mn的十分之六,
三、求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1.根据两点的坐标求水平距离
先求出图上A、B两点的坐标值XA、YA和Xp、YB,然后按下式反算AB的水平距离:
DAB=√(X,-XA)²+(Yg-YA)²
2.在地形图上直接量距
DAB=dABM
式中dB为图上A、B两点之
间的距离,M为比例尺分母。
dAB
800900
B90q
800
700
600
500
400L
600
700
AB直线所在象限
方位角
第一象限(△X、△Y同正)
第二象限(△X为负、△Y为正)
第三象限(△X、△Y同负)
第四象限(△X为正、△Y为负)
四、求图上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1、解析法
600
500
400L
600700800900先求出图上A、B两点的坐标(XA,YA),(Xp,Yp),再按下式计算直线AB的方位角。
N
αAB
坐标反算换算表附表
900
800
700
B
aBA,则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
由于坐标量算的精度比角度量测的精度高,因此,通常用解析法获得方位角。
四、求图上某直线的坐标方位角
2、图解法
先用量角器在图上量出直线AB的坐标方位角αAB和直线BA的坐标方位角
计算该直线的平均坡度:
式中d-图上量得的长度;
M一地形图比例尺分母;
h一直线两端点间的高差;
D一该直线对应的实地水平距离。
36
B34
32
-30
-28
A
五、求图上某直线的坡度
在地形图上求得直线的长度以及两端点的高程后,则可按下式
坡度通常用千分率(‰)或百分率(%)的形式表示。“+”为上坡,“-”为下坡。
S=S₁+S₂+S₃+S₄+S₅
图形面积若为曲线时,可近似地用直线连接成多边形,再按上述方法计算面积。
当用几何图形法量算线状物面积时,可将线状看作为长方形,用分规量出其总长度,乘以实量宽度,即可得线状地物面积。
2
1
4
六、量测图形面积
1、几何图形法
3
5
SA=nS+S
其中:
SA—A区域的面积
n—完整方格的个数
S-1个完整方格的面积
S—破格的面积之和。
2、透明格网法
图形的总面积为:
(1)求图上面积
p=c₁d+c₂d+c₃d+.....cnd=d(c₁+c₂+c₃+...cn)=dZc
(2)求实地面积
p=dZc×M²
式中M为测图比例尺分母。
3、平行线法
平行线法又称积距法。为了减少边缘破格因目估产生的面积误差,可采用平行线法。
d
a
地形图测绘地形图的应用
七、按限制坡度选定最短路线
1、求出相邻两等高线之间满足设计坡度的最短距离:
例如,限制坡度i=4%,地形图比例尺为1:2000,等高距h=1m。则该线路通过相邻两等高线的最短平距:
2、作图:
将脚规张开12.5mm,先以A点为圆心画圆弧交81m等高线于1、
1点;再以1(1)点画圆弧交82m等高线于2(2)点;依次类推直到B点。连接相邻点,便得同坡度路线A-1-2……B。
在图上尚可沿另一方向定出第二条A-1-2……B,作为比较方案。
若所画弧不能与相邻等高线相交,则以最短平距直接连接相邻两等高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电机技术应用》课件 1.1.3 变压器的原理和铭牌.pptx
- 《电机技术应用》课件 1.2.1 变压器的空载运行.pptx
- 《电机技术应用》课件 1.2.2 变压器的负载运行.pptx
- 《电机技术应用》课件 1.2.3 变压器的连接组别.pptx
- 《电机技术应用》课件 1.2.4 变压器的并列运行.pptx
- 《电机技术应用》课件 1.2.5 变压器的运行特性.pptx
- 《电机技术应用》课件 1.3.1 变压器的试验.pptx
- 《电机技术应用》课件 2.1.1 异步电动机结构.pptx
- 《电机技术应用》课件 2.1.2 异步电动机原理和铭牌.pptx
- 《电机技术应用》课件 2.1.3 三相交流绕组.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