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2025学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鸿蒙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docVIP

2024—2025学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鸿蒙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宁城县鸿蒙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有学者指出,以往在探讨中国文明发源时,多归功于陕甘高原的“原生黄土”和黄淮平原的“次生黄土”的因素。诚然,黄土地带的土壤具有许多优越条件,有利于农作物成长,因此可以说,黄土培育了黄河文明。但是其他地区的文明起源却与黄土无关,称新石器时代的中国人为“黄土的儿女”,至少是片面的。该学者的这一观点,旨在强调中华文明起源的()

A.一体性

B.均衡性

C.多元性

D.单一性

(★★★)2.据考古发现,位于凌家滩遗址(距今约5500~5300年)第一、二排中轴线两侧的墓葬随葬的玉、石制品居多,分层叠压摆放,其中玉器以璜、玦、环、镯为主,石器以石锛、石凿、石钺为主。而主要集中于第五、六、七排的墓葬,均不见玉器出土,陶、石共出者占半数,其余为仅随葬陶器的墓葬。这可用于说明该时期()

A.贵族政治日趋发达

B.社会等级分化已出现

C.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D.早期国家的雏形显现

(★★★★)3.考古学者在某史前遗址发掘出1300余座墓葬,大、中、小三类墓葬分别占总数的不到1%、近10%和90%。其中大型墓葬规模大、随葬品丰富,出土了成套的石制、陶制礼器等。据此可以推断,该遗址处于()

A.旧石器时代早期

B.旧石器时代晚期

C.新石器时代早期

D.新石器时代晚期

(★★★)4.新石器时代中期,大多数聚落出现结构复杂的“大房子”,与众多中小型居址形成明显对比。“大房子”是部落公共活动中心,或部落首领住宅兼公共事务场所。“大房子”的出现反映了这一时期()

A.社会矛盾逐渐加剧

B.部落组织日益复杂

C.劳动分工更加明确

D.国家形态初步具备

(★★★)5.1921年,有学者在奉天(今辽宁)沙锅屯发掘了一处穴居遗址,认为“此一奉天穴居之留遗,与彼一河南遗址,不特时代上大致同期,且正属于同一的民族与文化的部类,即吾所谓仰韶文化者也”。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该遗址出土了()

A.骨制凿刀

B.燧石石器

C.碳化稻粒

D.彩陶残片

(★★★★)6.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南方的良渚文化与北方的龙山文化都呈现出向更高社会阶段发展的迹象,这主要表现在()

A.公共墓地出现

B.农业的产生

C.贫富分化加剧

D.文字的使用

(★★★★)7.如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它体现了

A.历史传承与民族认同的统一

B.社会组织的复杂

C.劳动技能与艺术审美的结合

D.等级秩序的确立

(★★★)8.西周时期,国人可以对军国大事发表意见,甚至能够影响国君废立,但不能改变宗主世袭制,更换国君不过是更换宗主。这说明西周()

A.军国大事取决于国人

B.血缘政治色彩浓厚

C.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D.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9.1955年,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喀左县出土一批西周青铜器,其中一件盂造型雅致、纹饰精美,刻有“匽侯”等文字。“匽侯”即为“燕侯”,是周初分封的诸侯,封地在蓟。这反映了()

A.青铜器的普遍使用

B.燕文化影响到辽西地区

C.分封制的日趋完善

D.诸侯祭祀礼仪活动频繁

(★★★)10.“故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材料反映的是()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法家思想

D.墨家思想

(★★★)11.据《国语·周语》记载,春秋时期晋惠公在接受周王室赐令时持礼器很低,拜不稽首。王室官员内史过认为,“礼,国之干也”,晋侯“不敬王命,弃其礼也”,“必无后矣”。这反映出当时()

A.王室权威荡然无存

B.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C.社会秩序等级森严

D.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12.《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

A.承认土地私有

B.革除陈规陋习

C.强化社会控制

D.打击旧贵族势力

(★★★)13.在对待天人关系问题上,孔子重人事,轻鬼神;孟子、荀子分别主张“天人合一”“制天命而用之”;韩非子主张无神论;墨子提出人定胜天的“非命”观点。这说明当时()

A.人的主体意识在增强

B.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C.儒家思想是正统思想

D.诸子思想相互影响

(★★★)1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像个〜孩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没有找到的资料可以私信,这边帮忙下载一天一篇不收费,多出的看心情收费,欢迎留言,回复可能不及时请谅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