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宋代农书研究出版对宋代农业研究的价值4篇.docx

宋代农书研究出版对宋代农业研究的价值4篇.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宋代农书研究出版对宋代农业研究的价值4篇

第一篇:

长时期以来,虽有以农书视角梳理各时期农学发展概貌的著作,但有关宋代农书研究,仅对几种重要的农书进行了一定的考证;阶段性农书的整体性研究仅有零星的硕博论文,多以明清农书为主要研究对象。近日邱志诚先生《宋代农书研究》的出版,改变了这种面貌。

邱氏《宋代农书研究》不仅对宋代255本农书做单独的考证,更是立足于中国传统农学,重新考辨农书分类标准,考证宋代农书激增的原因,梳理不同研究范式的兴起嬗代,分析宋代农书的时空分布、传播方式,思考宋代农书对中国与世界的影响,堪为阶段性的整体性农书研究的典范。

《宋代农书研究》分为十四章。绪论部分总体探讨两个方面内容。一是中国传统农学的涵义及传统农书分类。二是回顾了不同时期研究范式的形成与更迭。

第一章论述宋代农书激增的状况与原因。宋代较唐代增加了两百多本农书,这与宋代人口激增、人地矛盾突出、政府重视农业生产技术以及宋代教育发展、宋人创新意识强烈有关。

第二章至第十章,整理并研究了宋代255种农书,综合了数种传统农书的分类方法,将宋代农书分为九类,作九章分述。综合性农书54种,其中通论类18种,时令、占候类21种,方物、类书类15种;耕作、农具、农田水利类农书10种,其中耕作、农具类2种,农田水利类8种;作物类农书38种,其中粮食作物类2种,经济作物类8种,茶书类28种;蚕桑类农书5种;园艺类农书58种,其中花谱类45种,果谱类9种,蔬菜类4种;畜牧类农书35种,其中饲育类15种,兽医类12种,相畜类8种;水产类农书3种;食品加工类农书40种,其中食谱食疗类31种,酿造类9种;灾害防治类农书12种,其中病虫防治类5种,救荒类5种。邱氏对于以上255种宋代农书的研究,以文献学研究范式为主,农学研究范式为辅,对农书的卷数、著录情况、作者生平、内容、版本、存佚情况等一一考证,透显出不同阶段、不同区域、不同类型的宋代农书的基本面貌。

第十一章单列中国古代首部记载南方水田耕作技术的陈旉《农书》,着重考订了陈旉生平、《农书》的版本与流传,分析了《农书》的内容与重大贡献。

第十二章是对宋代农书的时空分布、传播方式与农业发展的研究。宋代农书传播以官刻、私刻、抄本、揭榜、口头宣讲、辑入他书六种方式为主,经传播后,伴随着新物种引进、虫害防治方法传播,宋代农业进一步稳产丰产;劝农文、农器类农书、园艺类农书、经济作物类农书激增,持续推动了南方地区先进农作技术、先进农业生产工具、园艺经济、经济作物产业的推广与发展。

第十三章至第十四章是宋代农书对后世农书与东亚文化圈的影响研究。以《农桑辑要》《王祯农书》为例,分析了宋代农书对元代农书的影响,认为元代农书中的大量内容都是引用、承袭于宋金农书。到了明清,随着农学在内的西方近现代科学技术不断传入,使包括宋代农书在内的传统农学的影响也随之削弱;后因为政策原因,西方科技被禁止传入中国,反之中国传统农学的作用又自然增强。对于东亚文化圈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高丽、日本两国。高丽、日本前期在农书创作上多承袭、借鉴中国传统农书特别是宋金农书。随着研究的深入,东亚各国在中国传统农书的基础上,逐渐整合与融汇、创新与发展,走上了本地化独立发展道路。

本书附录部分对《中国农学书录》《中国农业古籍目录》中误收、失收的宋代农书详加考辨与整理。邱氏对于所录255种宋代农书的考证,既是对以往农书目录的补充,也再一次摸清了宋代农书的家底,谱写了全面、全新的宋代农书体系。

《宋代农书研究》洋洋洒洒八十余万字,不仅对宋代255本农书做单独的考证,更是立足于中国传统农学,重新梳理了农书分类标准——兼顾现代农学学科的系统性与中国传统农学发展实际;从政府重视、创新意识层面,考证了宋代农书激增的原因;从中国传统农书研究的起步、兴起、停滞、复兴四个阶段,梳理了不同研究范式的兴起嬗代;从帝王政策与区域农业经济,分析了宋代农书的时空分布与农业发展;从传播方式与传播效果,架构起宋代农业发展的新面貌;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层面,思考了宋代农书对中国与世界的影响。

在此之前,对于农书研究范式也有少量文章可见。如葛小寒将其概括为“科学技术史——社会经济史——知识史”,“粗线条”地勾勒出了古农书研究的范式转移(葛小寒:《文献、史料与知识——古农书研究的范式及其转向》,《中国农史》2019年第2期,第12页)。该文将20世纪农书研究主要概括为“科学技术史”范式;21世纪伊始,农书研究逐渐向“社会经济史”转移;近年来,农书研究大有向物质文化史、知识史转向的趋势。

邱氏《研究》绪论部分第二节“范式转移:中国传统农书研究回顾与反思”中将20世纪以来农书研究的范式嬗变进行了梳理,将农书研究范式更迭与时代主题相呼应,其范式分为以下三个方面:第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QPCOO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