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宋代宰辅制度分析
一、宋代的三省制
宋代沿袭唐制,名义上以三省长官为宰相。延续有宋一代,三省的含义都是在不断发生变化的。三省建立比较健全的机构并比较真正地投入运作,则是在神宗改制后的事情。
(一)中书门下
宋代在神宗改制前,沿袭唐制,禁中设“中书门下”为宰相的治事之所,又称“政事堂”,在朝堂西面,题榜只曰“中书”,印文行敕曰:“中书门下”,平时简称“中书”,与枢密院并举,称为“二府”。并以他官判省事,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乾德二年(964)设参知政事以为宰相副职。
中书门下后设五房:孔目房、吏房、户房、兵礼房、刑房,总称制敕院,后又有生事房、勾销房,职官有提点中书制敕院五房公事、堂后官、主事、录事、主书、守当官等,熙宁三年(1070)增设中书逐房检正公事与中书五房检正公事,共同协助宰相处理日常政务,统称“宰属”。五房各设堂后官三员,俗称“堂吏”,是中书门下的主要职员,另设“都提点五房公事”。其他编制为:孔目房、吏房、兵礼房、设录事、主书、守当官四员;刑房设录事一员,主书三员,守当官五员;生事房设主书一员掌管,勾销房设守当官一员掌管;又设守当官二员掌管堂印(参见《宋会要·职官》三之二二、二三)。此外,隶属中书门下的主要机构有舍人院、起居院、差遣院、考课院、审官院、审刑院、礼仪院、官告院、通进司、银台司等等,替代原来尚书省的二十四司行使各种职能。
(二)三省的建构
宋代自始至终分设三省。然在神宗改制前,三省徒有虚名,没有或很少有实际职权。《山堂考续集》卷三○《官制门》云:“宋初三省,虽曰沿唐,而实异与唐。盖三省为空官,而以平章为宰相者,宋初制也。”朝廷于皇城之外设尚书省、中书省和门下省,中书省和门下省又称中书、门下外省(下省),仅“存其名”,不预闻中央政务。神宗改制后,三省才各自得以独立,行使职权。但是,很快许多机构功能又趋于合一。可以说,宋代沿袭唐中叶以来三省制的发展变化,名义上保留三省,实际上向一省制趋向发展。其间虽有神宗改制的反复,但这个大的发展趋势没有变化。
1.中书省
北宋前期,中书省仅仅是皇城外挂牌机构,不参预政务。神宗改制后,中书省成为宰辅机构的核心部分,宰辅的权力行使大体上体现为中书省的机构运作过程。神宗改制前,在“中书门下”机构中,宰相的核心权力是原来属于中书省的起草和发布诏令的职能部分,这也是“中书门下”简称“中书”的原因;改制以后,中书省始终处于权力的中心位置。
(1)职掌和职官:中书省职掌范围是处理日常政务,起草诏令并取旨,任命中下层职官等。设官十一:有令、侍郎、右散骑常侍各一人,舍人四人,右谏议大夫、起居舍人、右司谏、右正言各一人。中书令官高不除,改制后,以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之职,另置中书侍郎以为副职。南渡后,只设左、右丞相,不设本省长官,逐渐恢复到神宗改制前的状况。
(2)机构设置:最初设八房:吏房,“主行授除、考察、升黜、赏罚、废置、荐举、假故、一时差官及本身杂务”;户房,“主行废置升降郡县、调发边防军须、给借钱物”;兵礼房,“主行郊祀陵、庙典礼、后妃、皇子、公主、大臣封册,驸马都尉、内命妇官封,科举考官、外夷书诏”;刑房,“主行赦宥(音又,宽恕意)、契勘刑狱,除授官贬降叙复”;工房,“主行计度营造、开塞、河防”;主事房,“主行受发文书”;班薄房,“主行百官名籍及具员之事”;制敕库房:“执行边炉供检敕令格式及架阁库”。元祐以后,拆兵礼房为二,增加催驱房“主行催驱在省诸房行遣文字稽违之事”和点检房“专点检诸房文字差失之事”,共有十一房。后又改主事房为开拆房。其中兵房仅“掌行除授诸蕃国王爵、官封”。军政之事归枢密院管理。
自两汉以来,渐渐的形成了中书省独尊的局面。北宋前期中书门下,统领百官,总揽大政,所行使的职权大都同于中书省。宋真宗对宰相吕蒙正等说:“中书事无不总,赖卿等宿望,副朕意焉。”(《长编》卷四八)。神宗改制,有所变易。虽置中书省于门下省之下,但中书省因为是朝廷令所出之地,事实上仍然凌驾尚书、门下二省之上。哲宗即位初,曾试图改变中书独尊的局面,然在实际运作中,独尊的情况一直得以延续。中书独尊的局面就使得三省权力分配,有了轻重主次之分,也为三省的重新合一奠定了基础。
2.门下省
门下省前期名存实亡,仅仅是皇城外保留的挂牌机构,“主乘舆八宝、朝会位版、流外较考”(《宋会要·职官》一之一七)。门下省原来执掌的部分封驳权,归于通进、银台司下面专设“封驳房”。然宋初门下省承袭制度传统,封驳权还不至于全部失去,偶尔仍有类似职责的履行。神宗即位初,范镇知通进、银台司,范镇上言:“故事:门下封驳制敕、省审章奏、纠举违滞,著于所授敕,其后刊去,故职寝废。请复之,使知所守。”(《苏东坡集》卷三九《范景仁墓志铭》)。改制后,罢银台司,通进司隶属门下省,以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为门下省长官,居首相位置。其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