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盾构法隧道施工质量通病
及防治;;第一节盾构进、出洞;一、盾构基座变形;2、原因分析
〔l〕盾构基座的中心夹角轴线与隧道设计轴线不平行,那么盾构在基座上纠偏产生了过大的侧向力;
〔2〕盾构基座的整体刚度、稳定性不够,或局部构件的强度缺乏;
〔3〕盾构姿态控制不好,盾构推进轴线与基座轴线产生较大夹角,致使盾构基座受力不均匀;
〔4〕对盾构基座的固定方式考虑不周,固定不牢靠。;3、预防措施
〔l〕盾构基座形成时中心夹角轴线应与隧道设计轴线方向一致,当洞口段隧道设计轴线处于曲线状态时,可考虑盾构基座沿隧道设计曲线的切线方向放置,切点必须取洞口内侧面处;
〔2〕基座框架结构的强度和刚度能克服出洞段穿越加固土体所产生的推力;
〔3〕合理控制盾构姿态,尽量使盾构轴线与盾构基座中心夹角轴线保持一致。
〔4〕盾构基座的底面与始发井的底板之间要垫平垫实,保证接触面积满足要求。;4、治理方法
〔l〕先停止推进,对已发生变形破坏的构件分析破坏原因,进行相应的加固。对需要调换的部件,先将盾构支撑加固牢靠,再调换被破坏构件;
〔2〕盾构基座的变形确实严重,盾构在其上又无法修复和加固时,只能采取措施使盾构脱离基座,创造工作条件后对基座作修复加固。;二、盾构后靠支撑位移及变形;〔2〕盾构后靠混凝土充填不密实或填充的混凝土强度不够;
〔3〕组成后靠体系的局部构件的强度、刚度不够,各构件间的焊接强度不够;
〔4〕后靠与负环管片间的结合面不平整。;3、预防措施
〔l〕在推进过程中合理控制盾构的总推力,且尽量使千斤顶合理编组,使之均匀受力;
〔2〕采用素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填充各构件连接处的缝隙,除充填密实外,还必须确保填充材料强度,使推力能均匀地传递至工作井后井壁。在构件受力前还应做好填充混凝土的养护工作;;〔3〕对体系的各构件必须进行强度、刚度校验,对受压构件一定要作稳定性验算。各连接点应采用合理的连接方式保证连接牢靠,各构件安装要定位精确,并确保电焊质量以及螺栓连接的强度;
〔4〕尽快安装上部的后盾支撑构件,完善整个后盾支撑体系,??便开启盾构上部的千斤顶,使后盾支撑系统受力均匀。;4、治理方法
〔l〕对产生裂缝或强度不够的缝隙填充料凿除,重新充填,并经过养护后到达要求强度再恢复推进;
〔2〕对变形的构件进行修补及加固。根据推进油压及千斤顶开启数量,计算出发生破坏时的实际推力,对后靠体系进行校验;
〔3〕对于发现裂缝的接头及时进行修补。;三、凿除钢筋混凝土封门产生涌土;〔2〕地下水丰富,土体软弱自立性极差;
〔3〕封门撤除工艺编制不合理或施工中发生意外,造成封门外土体暴露时间过长。
3、预防措施
〔l〕根据现场土质状况,制定合理的土体加固方案,并在拆封门前设置观察孔,检测加固效果,以确保在土体加固效果良好的情况下拆封门;;〔2〕布置井点降水管,将地下水位降至能保证平安出洞水位;
〔3〕根据封门的实际尺寸,制定合理的封门撤除工艺,施工安排周详,确保拆封门时平安、快速。
4、治理方法
创造条件使盾构尽快进入洞口内,对洞门圈进行注浆封堵,减少土体流失。;四、盾构出洞段轴线偏离设计;〔2〕盾构正面平衡压力设定过高导致引起盾构正面土体拱起变形,引起盾构轴线上浮;
〔3〕未及时安装上部的后盾支撑,使上半局部的千斤顶无法使用,将导致盾构沿着向上的趋势偏离轴线;
〔4〕盾构机械系统故障造成上部千斤顶的顶力缺乏。;2、预防措施
〔l〕正确设计出洞口土体加固方案,设计合理的加固方法和加固强度。施工中正确把握加固质量,保证加固土体的强度均匀,防止产生局部的硬块、障碍物等;
〔2〕施工过程中正确地设定盾构正面平衡土压;;〔3〕及时安装上部后盾支撑,改变推力的分布状况,有利盾构推进轴线的控制,防止盾构上浮现象;
〔4〕正确操作盾构,按时保养设备,保证机械设备的功能完好。
4、治理方法
〔l〕施工过程中在管片拼装时加贴楔子,调正管片环面与轴线的垂直度,便于盾构推进纠偏控制;
〔2〕在管片拼装时尽量利用盾壳与管片间隙作隧道轴线纠偏,改善推进后座条件;
〔3〕用注浆的方法对隧道作少量纠偏,便于盾构推进轴线的纠偏。;五、盾构进洞时姿态突变;2、原因分析
〔1〕盾构进洞时,由于接收基座中心夹角轴线与推进轴线不一致,盾构姿态产生突变,盾尾使在其内的圆环管片位置产生相应的变化;
〔2〕最后两环管片在脱出盾尾后,与周围土体间的空隙由于洞口处无法及时地填充,重力的作用下产生沉降。;3、预防措施
〔l〕盾构接收基座要设计合理,使盾构下落的距离不超过盾尾与管片的建筑空隙;
〔2〕将进洞段的最后一段管片,在上半圈的部位用槽钢相互连结,增加隧道刚度;
〔3〕在最后几环管片拼装时,注意对管片的拼装螺栓及时复紧,提高抗变形的能力;
〔4〕进洞前调整好盾构姿态,使盾构标高略高于接收基座标高。;;六、盾构进、出洞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