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新城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解析版).docx

2022-2023学年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新城实验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

PAGE

PAGE1

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新城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考试时间:2023年1月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题,共45分)

1.子孙“违犯教令”罪由来已久,秦汉已经出现类似罪名,唐朝正式立法。〈唐律疏议〉规定“祖父母、父母有所教令,于事合宜,即须率以周旋,子孙不得违犯。”统治者明确这一法律意在()

A.维系宗法制度的统治地位

B.巩固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C.赋予家长管教子孙的权力

D.利用儒家伦理以维持统治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唐律疏议》规定子孙要遵从长辈的“教令”,统治者明确这一法律意在利用儒家伦理以维持统治,D项正确;宗法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排除A项;家国一体即家庭、家族与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有共通性,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不是赋予家长管教子孙的权力,而是利用儒家伦理以维持统治,排除C项。故选D项。

2.中国古代管理户籍的根本目的是掌握人口变动情况以便征发赋役。下列古代户籍制度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为户籍相伍”以五家为“伍”②户籍分为黄籍和白籍

③按职业定籍统称为“诸色户计”④户籍分为主户和客户

A.①②④③ B.②③①④

C.③②④① D.④①③②

【答案】A

【解析】

依据题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户籍相伍”以五家为“伍”是商鞅变法的内容;东晋时期,国家把编户的户籍分为黄籍、白籍两种;诸色户计是元代各种人户的总称;宋代为了便于征取赋税,控制户口,把全国居民分为主户与客户,①②④③A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与材料时间顺序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

3.元代匠户世袭为官府工作,实际上是官奴隶。明朝匠户虽仍不自由,但可以银代役。官府可以银雇役,最后甚至不再追究匠户隐为民籍。材料反映出明代社会的现象有

①一条鞭法的实施②工匠赋役负担沉重③户籍管理逐渐放松④官营手工业中出现雇佣劳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可以银代役”“官府可以银雇役”等信息可知,结合所学克制,明代实行赋役合并折银征收、纳银代役、征银雇役等办法,这些属于一条鞭法的内容;根据材料“官府可以银雇役,最后甚至不再追究匠户隐为民籍”可知,明朝放松了户籍管理,尤其是对匠户的管理;由此可见①③符合题意,故选B;材料反映了明朝匠户可以纳银代役,并未反映徭役繁多沉重,所以②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C;官府以银雇役,不属于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劳动关系,所以④错误,故排除D。

4.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设立乡约制度,规定每月朔望两次宣讲《圣谕六训》,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到康熙朝,颁布了“圣谕十六条”。清廷的做法()

A.保证了地方社会长期稳定 B.借助宗法纽带加强了中央集权

C.提高了乡民整体道德素养 D.增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力度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廷设立乡约制度,规定每月朔望两次宣讲《圣谕六训》,孝顺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毋作非为。到康熙朝,颁布了‘圣谕十六条’。”并结合所学可知,清廷设立的乡约制度,规定每月朔望两次宣讲“圣谕”,这是清朝对基层社会加强控制的一种手段和形式,由最初宣讲《圣谕六训》到宣讲“圣谕十六条”,意味着增强了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力度,D项正确;宣讲圣谕是一种形式,仅通过宣讲的方式不可能保证地方社会的长期稳定,排除A项;宣讲圣谕的方式是通过对基层民众的教育来达到引导民众向善和服从官员的管理,并不是借助宗法纽带加强中央集权,排除B项;仅通过宣讲圣谕并不能看出是否提高了乡民的整体道德素养,排除C项。故选D项。

5.中国历代都设立了不少义仓、常平仓和惠民仓等。义仓属于地方性济民救灾设施,常平仓由朝廷兴办,另有惠民仓作为辅助之用,又设广惠仓以赈灾济民。由此可知,中国古代()

A.以民间救济为主 B.人民社会福利完善

C.仓储制度集权化 D.社会救济方式多样

【答案】D

【解析】

根据“中国历代都设立了不少义仓、常平仓和惠民仓等。义仓属于地方性济民救灾设施,常平仓由朝廷兴办,另有惠民仓作为辅助之用,又设广惠仓以赈灾济民。”可得出中国古代救济的方式多元化,既有政府的,也有民间的,D项正确;救济以政府为主,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不是人民的福利,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集权化,排除C项。故选D项。

6.中国古代的移民主要是由北部和西部地区向中原地区移民,由山区向平原地区移民。但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则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移民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