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音乐教学中的点滴反思 .docx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Word

PAGE

PAGE1

音乐教学中的点滴反思

1、音乐教学中的点滴反思

歌唱是语言和旋律相结合的产物,所以说语言在歌唱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校自从吸纳了几所乡小的学生后,在音乐课堂上,语言就有了很大的差异,因为孩子们中多了一些少数民族――朝族学生。受其影响,有些字在歌唱发音上出现了一些习惯上的错误,而这些错误会直接影响歌唱和发声。在教学在,我感到汉字发音的正确与否是能否唱好歌曲的前提。

记得在教学<<小红帽>>一课时,有的学生就把平翘舌弄混淆了。有的学生唱“我把糕点带给外婆尝一尝”的“尝”字唱成了“藏”,“我独自走在郊外的.小路上”的“自”和“走”、“上”分别读成了“至”、“肘”、丧”,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错误,我认真做了反思,这正是因为:朝鲜族的孩子说话时有着民族语言上的特点,而我在教学时又没能细致地讲解,因此出现了平翘舌相混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在以后的教学在会注意这一点。具体做法:

一、纠正汉字发间在歌唱中的误区

例如:容易唱错的字要把它拿出来,讲解一下发音方法,学生再来练习,这样在歌曲中出现时就不会有平翘舌不分的现象了。

二、同学之间鼓励互相纠正

在课间,鼓励朝族同学与普通适较好的汉族同学多说话练习,不要害羞和难于启齿,要大胆地讲些最不好读对的字、詞。久而久之,就会有所改善。所以经过以上并不难的练习后,我想在以后的教学中,朝族同学会有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在歌唱时。

类似这样的错误或者其他一些存在的缺点和毛病,我决心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善于发现、善于总结,那么我的教学效果就会有大大的提高。

2、带班中的点滴经验的教学反思

和刘老师配班快一年了,从刘老师身上我学到了很多,下面我就列举几个“刘氏法”给大家晒晒。

一、“大鸟喂食”法

从开学到现在每天中午孩子们吃的饭菜有限,到最后剩下的,倒得很多,看的刘老师心疼死,同时又为孩子们担心——没吃饱!有一天,在我分菜的时候刘老师将我分剩下的菜盆搬走了拿到孩子们的面前,“青菜味道可好了,多多(前一天故事中的小男孩)什么都爱吃,最爱吃的就是青菜!”边说边往孩子们的嘴里送青菜,没想到啊每一个孩子的嘴都张的大大的,嘴里塞得满满的,不一会儿就把剩下的菜全分完了,我高兴了就说:“小朋友们,转身搬小凳子过来吧,好吃的青菜呀你们的盘子里还有哦!”我以为今天的菜应该发挥大的作用了,可是没想到到最后还是有很多的青菜生下来,我真的很纳闷,刚刚不是还吃的好好的吗?到了第二天,我干脆就不分菜了,直接让刘老师先喂食,奇怪的事情又发生了,只要是喂到嘴里的他们全都吃!看来这些“小鸟”还挺懂得抢着吃好吃的道理的!

二、“眼皮加压”法

每天中午我们班的孩子都睡着的,能有这样的效果要归功于刘老师的“眼皮加压法”(这是刘老师授予的专利名称。)我们班有一个身体状况比较特殊的孩子中午不要睡觉,一个人在那里自言自语,还会踢掉被子,甚至频繁上厕所十来次,这样的状况不仅严重影响孩子自身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影响其他孩子的睡眠,有一天刘老师在循循善诱n久之后,实在无奈,忽然想到了一个办法,用手指轻轻顺着他的额头一直向下捋,一下一下,没想到不到十下他就睡着了!第二天我亲自尝试了一下,发现这个方法真的很有效,到后来还没等我们“动手”他就已经睡着了。后来刘老师还告诉我,这一办法模仿于育婴师培训中学来的“婴儿抚触法”,呵呵,看来是刘老师的灵活运用呀。

三、“你争我抢”法

每天下午起来的点心时间,小朋友是最喜欢的时刻。因为我们采取“竞赛”的方法。这个办法来源于那次吃面包,我和刘老师说:“小朋友是不是不喜欢吃面包,我看他们没有一个人把一片面包吃完的!”“恩,是不是面包太干了?”刘老师说。那天中午又是吃面包,看着每人一块的面包,联想到被丢弃的`面包,刘老师开始又心疼地说:“这样浪费可不好,我们得想个办法。”我说:“是的,那有什么好办法呢?”见刘老师略微思索,不一会儿她就想出好办法了,只见刘老师将一片面包分成四份,先让每个孩子吃四分之一的面包,一边分还一边夸张地说:“哟,又香又软的面包真好吃哟,大家快大口大口地吃哟。”于是小朋友们纷纷伸出小手要面包,然后真的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我心里不禁暗暗窃喜,想这个办法还真不错。曾当我想着,我又听到刘老师在叫唤:“买面包喽,买面包喽,谁还要面包?谁还要面包?”呼啦一下“我还要!我还要!!”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说“我还要!”“好的,还要得小朋友到老师这里拿……”接着再给他们四分之一的份儿,一次类推,结果就是那天的面包所有的孩子都吃完了,有的还意犹未尽“老师我还要!”在之后的几天我们也用同样的原则进行吃粥,吃面条……一段时间下来,孩子们自然而然就会说出那句“老

文档评论(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