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风南京中山陵介绍.ppt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NANJING山陵南京主讲:XX时间:20XX.X

中山陵是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的陵墓,1961年成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5A级景区。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均取得极好的效果,色调和谐统一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既有深刻的含意,又有宏伟的气势,被誉为“中国近代建史上第一陵”。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政治家、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1866——1925)的陵墓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位于南京东郊钟山南麓,西邻明孝陵,东毗灵谷寺,傍山而筑,气势宏伟。中山陵依山而筑,坐北朝南,岗峦前列,屏障后峙,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灵柩于1929年6月1日奉安于此。中山陵墓址是孙先生生前选定的。据说,1912年初春的一天,孙中山与胡汉民等到明孝陵一带打猎,当时他环顾四周,对左右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抔土,以安置躯壳尔”。

中山陵自1926年春动工,至1929年夏建成。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牌坊、墓道、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等。从空中往下看,中山陵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自由钟”。建筑师吴彦直设计的“自由钟”式图案荣获首奖。吕彦直还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这组建筑,在型体组合,色彩运用,材料表现和细部处理上,都取得很好的效果,色调和谐,从而更增强了庄严的气氛。

整个墓区平面如铎形,取“木铎警世”之意。钟顶为山下半月形广场,广场南端的鼎台(现改为中山先生的立像)为钟纽,钟锤就是半球形的墓室。“鼎”在古代是权力的象征,因此整个大钟乃含“唤起民众,以建民国”之意。他设计的中山陵,平面图呈大钟型,给人以警钟长鸣之感,寓意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建筑风格中西合壁,既有深刻含意,又显庄严雄伟,被誉为“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第一陵”。

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墓图案,融汇中国古代建筑斗拱、檐椽、券门、歇山式屋顶等民族风格,同时又吸取了西方建筑的特点。插入相关图片

中山陵非凡价值和惊世特点:1.由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既继承了传统又有创造性的突破。在设计中,吕彦直结合紫金山山坡的地形地貌,沿一条中轴线巧妙地布置各个单体建筑,包括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和墓室。?2.一反传统的帝王陵墓的建筑惯例,没有设置石象生和神道;主体建筑祭堂虽采用传统的造型,但却把平面设计成方形,突出了四个角墩,而屋顶则采用蓝色的琉璃瓦,墙体采用花岗石,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钢架,檐下又采用石料制成的中国古建筑中特殊的构件——斗拱。

南京中山陵的建筑、设计风格堪称古今中外的合璧之作。贺云翱分析,首先,它凝聚了当时社会的时代特征,中国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体现了世界文化潮流的元素、审美观;其次,它的设计风格又凸显了中华民族主体性的背景,它的牌坊、圆拱门、四方城、华表……都最好地沿袭了明孝陵的风格,沿袭、传承了明清的文化命脉;再次,体现了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山陵所有建筑都是因势而建,遇河建桥,从未推山填河,高度体现了设计与自然的和谐。

博爱坊。融会中外建筑特色的三门冲天式花岗石牌坊,建于1929至1931年,高12米,宽17.3米。中间横楣上有孙中山手书的“博爱”两字,原出自唐代文学家韩愈《原道》“博爱之为仁”一语。孙先生最爱题这两字送人,体现了他“天下为公”的思想。2005年南京将“博爱之都”做为城市名片。博爱坊前有广场,广场的南端是孝经鼎。孝经鼎。位于广场正南,鼎高4.3米,重万斤。壁上刻“智、仁、勇”,内藏六角形铜牌,上刻国民党元老戴季陶之母手书的《孝经》全文。孝经鼎1932年由金陵兵工厂铸造,中山大学校长戴季陶与中山大学师生捐赠。

博爱坊向前是一段长480米的墓道。中山陵的整体设计,沿用古代依山为陵的惯例,朝北顺着山坡,依次有陵门、碑亭、祭堂,祭堂后的墓室筑于海拔约158米的全陵最高处。整个陵区建筑植被讲求中轴对称,两边雪松、松柏、银杏、红枫两两相衬,给人以法度庄严之感。其中雪松是世界四大观赏树种之一,现为南京的市树。

墓道尽头是陵门。高16米,宽27米,进深8.8米,用福建花岗岩筑成,以青色的琉璃瓦为顶。门额上为孙中山的手迹“天下为公”,出自《礼记.礼运》中的“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意思是说国家政权不是哪一家的天下,而是天下人的天下,老百姓的天下。这里用青色的琉璃瓦有其一定的含意,青色象征苍天,青色琉璃瓦乃含天下为公之意,以此来显示孙中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博大胸怀

陵门后是碑亭。碑亭内立有9米高的石碑,碑上有谭延闿手书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中华民国十八年六月一日”24个镏金楷体大字。站立石碑后,豁然开朗,台阶、祭堂尽收眼底。从博爱坊到

文档评论(0)

ligh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