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全国高二高中语文同步测试带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狭隘(ài)玷污(diàn)憧憬(chōng)
B.哺育(bǔ)玷辱(zhì)粗犷(guǎng)
C.愤懑(mèn)狭隘(yì)磨砺(lì)
D.玷污(zhì)憧憬(chōng)粗犷(guāng)
答案:A
解析:B项中“玷辱”应读作“diàn”,C项中“狭隘”应读作“ài”,D项中“玷污”应读作“diàn”,“粗犷”应读作“guǎ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这次活动,使同学们的团队精神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B.他的学习成绩之所以能名列前茅,是因为他平时努力学习的结果。
C.这部小说情节曲折,人物形象生动,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D.为了防止这类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答案:C
解析:A项缺少主语,应去掉“通过”或“使”;B项句式杂糅,应改为“是因为他平时努力学习”或“是他平时努力学习的结果”;D项否定不当,应去掉“不”。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曹雪芹。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C.《哈姆雷特》是英国作家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
D.《呐喊》是鲁迅的一部散文集。
答案:D
解析:《呐喊》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小说集,不是散文集。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他做起事来总是瞻前顾后,结果什么事也做不成。
B.这篇文章内容空洞,词不达意,读起来让人不知所云。
C.他虽然年过花甲,但依然精力充沛,不减当年。
D.这部电影的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观众们看得如痴如醉。
答案:C
解析:A项“瞻前顾后”形容做事谨慎,但在此句中贬义不当;B项“词不达意”指说话或写文章表达不清,但在此句中与“内容空洞”重复;D项“如痴如醉”形容入迷,但在此句中用于看电影不恰当。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你真的要去吗?”他疑惑地问。
B.这本书包括:《前言》、《第一章》、《第二章》等部分。
C.他喜欢吃苹果、香蕉、和橘子。
D.我们要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答案:A
解析:B项书名号内不应再加顿号;C项“和”前不应有顿号;D项句末感叹号应改为句号。
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6.《离骚》的作者是______,他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
答案:屈原
解析:《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著名诗人。
7.“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诗人______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答案:王勃
解析:这句诗出自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表达了深厚的友情。
8.《荷塘月色》是现代散文家______的作品。
答案:朱自清
解析:《荷塘月色》是朱自清的著名散文,描写了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色。
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出自______的《岳阳楼记》。
答案:范仲淹
解析:这句名言出自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
10.《诗经》中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出自______篇。
答案:关雎
解析:这句诗出自《诗经·周南·关雎》,是《诗经》的开篇之作。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1.《红楼梦》中的贾宝玉最终与林黛玉结为夫妻。()
答案:×
解析:《红楼梦》中,贾宝玉最终与薛宝钗结婚,林黛玉因病去世。
12.《呐喊》中的《阿Q正传》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麻木。()
答案:√
解析:《阿Q正传》通过阿Q的形象,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麻木。
13.《离骚》中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答案:√
解析:这句诗表达了屈原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14.《荷塘月色》主要描写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答案:×
解析:《荷塘月色》主要描写了荷塘月色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
15.《诗经》中的“风”是指各地的民间歌谣。()
答案:√
解析:《诗经》中的“风”确实是指各地的民间歌谣,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考核试题(100分).docx
- 2025年预防校园欺凌工作方案(2篇).docx
- 妇产科护理试题两套及答案.docx
- 高考语文总复习检测综合训练五.docx
- 高一语文模拟试题.docx
- 高职单招语文模拟试卷(带答案).docx
- 工商管理专业模拟试题及答案(2套).docx
- 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真题及答案.docx
- 广东插本市场营销学真题.docx
- 贵州省事业单位笔试真题.docx
- 2025年广西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巩固).docx
- 2025年惠州城市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含答案(a卷).docx
- 2025年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大学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word版.docx
- 2025年成都艺术职业大学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综合卷).docx
- 2025年开封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带答案(考试直接用).docx
- 2025年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精选题).docx
- 2025年德阳科贸职业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附答案(精练).docx
- 天津专用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单元质检卷14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含解析.doc
- 2025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第九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练习无答案必修3.docx
- 2025年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