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职业生涯规划与求职指导》
胡志勇第二章现行的就业制度、就业市场与就业形势第一节就业制度与就业市场我国现行的大学生就业制度就业制度是指直接或间接与劳动者就业相联系的规则、程序的总称。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就业制度包括雇佣解雇制度、用工制度、就业培训制度及就业服务制度等。而狭义的就业制度主要指雇佣解雇制度和用工制度。一般总义上的就业制度仅指狭义的就业制度。0102现行就业制度:契约为主,宏观调控为辅的就业制度。01现行大学生就业制度是以市场为主要人力资源配置方式的毕业生就业制度,其主要内容包括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方针、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政策、不同类型毕业生的特殊就业政策及毕业生就业的有关具体规定。02(一)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基本方针及主要政策根据教育部1997年颁发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暂行规定》:1、毕业生就业工作要贯彻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加强重点、兼顾一般和面向基层、充实生产、科研、教学第一线的方针。2、在保证国家需要的前提下,贯彻学以致用、人尽其才的原则。3、国家采取措施,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边远地区、艰苦行业和其它国家急需人才的地方去工作。21毕业生就业坚持公开、公正、择优、自愿的原则,实行市场导向、政府调控、学校推荐、学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毕业生就业要坚持男女平等的原则,用人单位在招聘行动中不得有性别歧视或作出有性别歧视的有关规定。毕业生有执行国家就业方针、政策及依据国家需要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义务。3不同类型毕业生的特殊就业政策01委托培养生与定向生就业政策结业生就业政策考研毕业生的就业政策自费出国毕业生的就业政策参加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毕业生的就业政策02统一使用就业报到证的规定01对择业期的规定02对毕业生见习期的规定03毕业生调整改派的规定04有疾病毕业生就业的规定05对表现欠佳、报到后被用人单位退回的毕业生的规定06毕业生报到后工资、工龄的规定07对毕业生定期服务的规定08(三)毕业生就业的有关规定01020304人事代理制度职业技能鉴定制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就业准入制度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形式与特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形式:按其外在表现形式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特点:群体性;②时效性;③需求多变性;形式多样化;⑤高层次性;⑥年轻化;初级性。二、大学生就业市场需求不平衡社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提高就业竞争日趋激烈以学校为基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基本形成就业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完善(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行情”第二节大学生就业形势与职业理想就业形势分析从国家整体就业形势看,大学生面临就业挑战下岗职工人数进一步增加;随着行政部门和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入,机构精简、干部分流,政府机关引入毕业生的人数少;新增劳动年龄人口进入高峰;农村剩余劳动力继续增加。(二)从高校毕业生数量看,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挑战199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57.6万人012001年:115万;022002年:145万;032003年:212万;042004年:280万;052005年:338万;062006年:413万07初次就业率:70%08从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看,011980年——1989年,我国GDP年平均增长8.3%,就业增长率为3%,就业弹性为0.312。03这表明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越来越趋向低就业增长或无就业增长,企业吸纳劳动力的能力显著下降。05大学生面临就业挑战02“九五”期间,GDP平均增长8.3%,而就业增长率降至0.9%,就业弹性为0.1左右。0401信息网络化时代的到来,进一步方便了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为毕业生顺利就业提供了政治保障;高校普遍加强了对学生的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增强了毕业生的求职择业能力;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增长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很好的机遇;020304机遇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