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历史七年级下册.pptx

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课件历史七年级下册.pptx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课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比较鉴真东渡与玄奘西行;中日关系渊源长,日本遣使来隋唐。鉴真东渡到日本,文化交流美名扬。唐与新罗是邻居,来往频繁好关系。仿唐建制用科举,中国文化传过去。高僧玄奘最杰出,历经艰险到天竺。西天取经有功绩,写成《大唐西域记》。东罗马帝国派使臣,唐朝称阿拉伯人帝国为大食。;遣隋使和遣唐使

1.背景:隋唐时期中日两国的交流非常频繁。日本派到中国的使团称“遣隋使”“”。

2.影响:日本仿照唐朝的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都城平城京的建造仿照长安城。唐朝的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画艺术、建筑技术、社会风俗、佛教等传到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3.代表人物:。

;鉴真东渡

4.概况:鉴真受日本的邀请六次东渡,最终抵达。

5.贡献:在日本传授,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对中日作出了卓越贡献。

;与新罗的交往

6.文化:新罗派遣使臣和大批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其中,最著名的是,他通过科举考试成为唐朝的官员;引入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学技术;朝鲜半岛的传入中国,不仅在唐朝宫廷演出,而且广泛流行于民间。

7.经济:许多新罗商人来到中国经商,双方陆上和海上贸易往来都非常活跃。

8.政治:新罗仿唐制建立政治制度,采用选拔官员。

;玄奘西行

9.时间、目的地:贞观初年,西行前往取经。

10.经历:玄奘遍访天竺名寺,研习佛法,曾在当时被认为是佛学最高学府的游学,并在多地讲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11.贡献

(1)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2)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与东罗马帝国、大食的交往

12.与东罗马帝国的交往:贞观年间,的使臣到长安。开元时,东罗马帝国多次派使臣来华,进贡狮子、羚羊等。

13.与大食的交往:唐朝称古代阿拉伯人建立的帝国为。中国的造纸术通过大食传播到西方,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14.唐人:唐朝与亚洲、欧洲和非洲的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往来,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中国人被称为“”。

;1.[教材素材题]日本朝廷选拔的使臣大多为通晓经史、才干出众而且汉学水平较高、熟悉唐朝情况的一流人才。日本朝廷精选这些人组成遣唐使团来华主要是为了()

A.传播日本的先进文化

B.加强两国间的经济贸易往来

C.增进两国间的友好往来

D.学习大唐先进文化

;2.(临沂中考)唐朝时,很多中国人为中日两国人民的交流作出了贡献。他们当中,最突出的是高僧鉴真。742年,他应日本僧人邀请,先后6次东渡,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754年到达日本。下列相关论述,正确的是

()

A.鉴真东渡日本时玄奘正在西行

B.鉴真受到日本人的邀请和尊敬

C.鉴真东渡时风平浪静顺利成功

D.鉴真东渡期间发生了安史之乱;3.★[情境题]为研究唐朝时期中国和某一国家交往的历史,小乐同学制作了如下示意图,据此判断这一国家是()

A.天竺B.新罗

C.日本D.大食

;4.★下列史实中,最能体现唐朝既有“走出去”,又有“请进来”的开放思想的是()

A.日本遣唐使B.金城公主入藏

C.鉴真东渡D.玄奘西行

;5.[教材素材题]由玄奘口述,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了玄奘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的概况,包含疆域、气候、山川、风土、人情、语言、宗教、佛寺以及大量的历史传说和神话故事等。这说明了《大唐西域记》()

A.主要记载了佛学经典

B.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C.有利于对古代印度的研究

D.是佛教中国化的史料依据

;6.[德育]鉴真东渡日本曾说“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而玄奘西行天竺也说到“若不至天竺,终不东归一步”。这反映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A.矢志不渝B.谦虚谨慎

C.刚正不阿D.助人为乐

;7.★《通典》记:“大食,……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无问贵贱,一日五时礼天。食肉作斋,以杀生为功德。系银带,佩银刀,断饮酒,禁音乐。”依据这段材料,唐朝人称“大食”应该是今天()

A.沙特阿拉伯B.俄罗斯

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99****00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