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综合测试11 赠序文言文-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原卷版).docx

综合测试11 赠序文言文-备战2025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上海专用)(原卷版).docx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综合测试11赠序文言文综合过关卷一

说明:共13篇赠序类文言文,满分150分,时间:90~120分钟

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

一、(2023·上海徐汇·上海中学统考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各题。(10分)

潭影堂诗序

[清]龚鼎孳

①余与虞桓诸子定交在庚午之岁。余方垂髫,握椠铅,从两叔父后,而虞桓亦以弱冠籍甚诸生间。是时江淮南北,宴然无事。闾左斑白之老,不见兵革。吾等八九少年,朝于深柳园亭,而夕于广化精蓝,疏树高梧,晨钟暮梵,弦诵歌呼,无间风雨,酒酣顾视,意气飒然,横绝四海。曾几何时,干戈满眼,向所谓读书游息之地,既已荡为昆明劫灰,而尘海飘零,岁月如流,吾亦冉冉其将老?。

②今年初秋,与虞桓相聚于桃叶渡头,笛床屐齿,衡宇相望,夜阑灯炧,各如梦寐。虞桓风采精悍,不减畴昔,谓必当焚舟绝栈,以张吾军,而屦反棘门,忾然投笔。因出其近诗数种示余,率皆原本性情,独标风格,含颜吐谢,婉丽苍深,沨沨乎正始之音,杂之开元、大历中,不易辨也。记丁亥春日,楼中击钵阄题,竞工险绝。虞桓每一诗成,辄夺五花之簟。座客十年,升沉殊致。青松白石,古人以重素交。吾两人抽序心腹,白首如昨,一岁三台,不敌古人酒歌之乐矣。

③虞桓平生负经世大志,岳岳折角,自其弱冠时,已蔚有坛席重名。一旦乘时登用,为斯道羽仪,如昔人召见殿上,言天下大事,我知虞桓必不曲学阿世,徒以通经取宰相封侯,遂自愉快也。盖吾社诸子,少长砥砺,不敢苟同流俗者如此,区区声韵之学,乌足以窥虞桓素所蓄积哉?

1.可填入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1分)

A.耶 B.也 C.哉 D.矣

2.以下对虞桓诗歌评价最准确的一项是(???)(2分)

A.其诗发乎性情,止乎礼义,有中和之美。

B.其诗风格独特,议论精绝,气势雄浑。

C.其诗用韵险绝,语言华丽,气象苍茫。

D.其诗风格独树,清俊幽雅,有唐诗韵味。

3.从句式角度,赏析第①段画线部分的表达效果。(3分)

4.以②③两段为例,赏析本文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4分)

二、(2023·上海奉贤·统考二模)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2分)

《战国策》目录序

(宋)曾巩

①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

②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其说既美矣,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③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年,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二子之道,如是而已。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④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⑤或曰:“邪说之害正也,宜放而绝之。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至于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汉之起,二百四五十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

5.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始尽得其书”:“始”是“才”的意思,表现作者寻访缺漏篇目的艰难。

B.“旧俗已熄久矣”:“已”表完成时态,表现孔、孟距离周代时间距离之久。

C.“偷为一切之计而已”:“而已”相当于“罢了”,表现作者对战国游士的鄙夷。

D.“则此书之不泯,其可乎”:“乎”表疑问,表达作者对《战国策》价值的怀疑。

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2分)

A.作者认为孔子、孟子阐明先王之道,是因时之变提出应当实行的主张。

B.作者认为战国游士之说有百弊而无一利,远不如先王之道“用之无弊”。

C.本文在批判书中战国游士行为的同时,也发现了其保存史料的现实作用。

D.本文批驳刘向的观点,却无剑拔弩张之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