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教师用书 训练任务群 主题练案5 苏轼的超脱: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docxVIP

2025语文二轮专题复习 教师用书 训练任务群 主题练案5 苏轼的超脱: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主题练案5苏轼的超脱: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

(分值:35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20分)

材料一:

江出西陵,始得平地,其流奔放肆大。南合沅、湘,北合汉,其势益张。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若。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①”。

盖亭之所见,南北百里,东西一舍。涛澜汹涌,风云开阖。昼则舟出没于其前,夜则鱼龙悲啸于其下。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今乃得玩之几席之上,举目而足。西望武昌诸山,冈陵起伏,草木行列,烟消日出。渔夫樵父之舍,皆可指数。此其所以为“快哉”者也。至于长洲之滨,故城之墟,曹孟德、孙仲谋之所睥睨,周瑜、陆逊之所骋骛。其流风遗迹,亦足以称快世俗。

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有风飒然至者,王披襟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耶?”宋玉曰:“此独大王之雄风耳,庶人安得共之!”玉之言盖有讽焉。夫风无雌雄之异,而人有遇不遇之变。楚王之所以为乐,与庶人之所以为忧,此则人之变也,而风何与焉?士生于世,使其中不自得,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窃会计之余功②,而自放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乌睹其为快也哉!(节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材料二:

子瞻迁于齐安③,庐于江上。齐安无名山,而江之南武昌诸山,陂陁蔓延,涧谷深密,中有浮图精舍,西曰西山,东曰寒溪。依山临壑,隐蔽松枥,萧然绝俗,车马之迹不至。每风止日出江水伏息子瞻杖策载酒乘渔舟,乱流而南。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穷山之深,力极而息,扫叶席草,酌酒相劳,意适忘反。以此居齐安三年,不知其久也。(节选自苏辙《武昌九曲亭记》)

注①宋神宗元丰年间(1078—1085),张梦得、苏轼都被贬至黄州。张梦得在寓所西南筑亭,苏轼就命名为“快哉亭”,苏辙作《黄州快哉亭记》。②窃会(kuài)计之余功:窃,偷得,这里是利用之意;会计,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余功,公事之余。③齐安:古郡名,即黄州。本文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时苏轼因乌台诗案谪居黄州。

1.(3分)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每风eq\x(A)止eq\x(B)日出eq\x(C)江水eq\x(D)伏eq\x(E)息eq\x(F)子瞻杖策eq\x(G)载酒eq\x(H)乘渔舟

答案CFH

解析“每风止日出”是整句话的时间状语,中间不断开,应在“出”后,即C处断开;“伏息”的主语为“江水”,中间不断开,应在“息”后,即F处断开;“杖策”“载酒”“乘渔舟”的主语都是“子瞻”,并且“杖策”“载酒”这两个动作比较紧密,在此之后“乘渔舟”,所以应在“酒”后,即H处断开。

2.(3分)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当,文中指面对着、向着,与《陈情表》中“猥以微贱,当侍东宫”的“当”意思不同。

B.遇,文中指被重用,与《庖丁解牛》中“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遇”意思相同。

C.病,文中指忧愁、怨恨,与成语“贫病交加”“病入膏肓”中的“病”意思不同。

D.庐,文中指建造房屋,与《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函梁君臣之首”的“函”用法相同。

答案B

解析B项“意思相同”错。被重用/接触。A项面对着、向着/承担、担任。C项忧愁、怨恨/疾病。D项建造房屋,名词活用作动词/用匣子装,名词活用作动词。

3.(3分)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江在到达黄州赤壁之后,气势更加浩大雄壮。张梦得被贬黄州后在江边建造了一座亭子,在这座亭子内就可饱览长江胜景。

B.“快哉亭”得名“快哉”,不仅是因为在这座亭子里可以轻松观赏到长江之景,还与这里遗留的历史风云有关。

C.苏辙借宋玉与楚襄王论风的典故,提出了人无论处境如何都应当不以物伤性,只有保持内心的坦然,才能够拥有快乐的观点。

D.因为苏轼诗文名气很大,所以当听说大名鼎鼎的苏轼被贬齐安之后,武昌山中的几个人争相迎接并陪同苏轼在山中尽情游玩。

答案D

解析“因为苏轼诗文名气很大,所以……”强加因果,由材料二“山中有二三子,好客而喜游。闻子瞻至,幅巾迎笑,相携徜徉而上”可知,并没有说这几个人迎接并陪同苏轼游山玩水是因为苏轼的诗文名气大;且“争相迎接”无中生有。

4.(8分)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而况乎濯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以自适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26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8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