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
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
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
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注释
1. 烛龙: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人面龙身而无足,居住在不见太阳的极北的寒门,睁眼为昼、闭眼为夜。
2. 寒门:神话中的北方极寒之地。
3. 光曜:光辉照耀。
4. 燕山:山名,在河北平原的北侧。
5. 轩辕台:纪念黄帝的建筑物,故址在今河北怀来县乔山上。
6. 幽州:古州名,治所在今北京大兴。
7. 双蛾摧:双眉紧锁,形容悲伤、愁闷的样子。蛾,蛾眉。
8. 虎文金鞞靫(bǐngchá):绘有虎纹图案的金色箭袋。
9. 裁:消除。
翻译
烛龙栖息在极北的寒门,它的光芒能将黑暗的天门打开,带来曙光。可为何日月的光辉照不到这里?只有那北风,像是从天上怒吼着席卷而来。燕山的雪花大得如同草席,一片一片纷纷扬扬地飘落在轩辕台上。在幽州的思妇,十二月里忧愁万分,停止了唱歌欢笑,双眉紧蹙。她倚靠在门边,盼望着远行的丈夫归来,想到丈夫在长城边忍受着酷寒,实在令人哀伤。分别时,丈夫提着宝剑奔赴边疆去救援,留下了这饰有虎纹的金色箭袋。箭袋里装着一双白羽箭,如今蜘蛛已在上面结网,落满了尘埃。箭还在,可丈夫却已战死,再也回不来了。思妇不忍心看到这些东西,便将它们付之一炬,烧成了灰烬。黄河的水再汹涌,用土或许还能将其堵塞,可这北风雨雪带来的无尽怨恨,却难以消除。
赏析
意境
诗中营造出一种极为苦寒、肃杀且哀伤的意境。从神话中烛龙所在的寒门,到现实里燕山那大如席的雪花,再到思妇所处的孤寂环境,处处弥漫着悲怆的氛围。幽州的苦寒、思妇的愁苦与战争的残酷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震撼人心的画面。
情感
此诗蕴含着复杂而深沉的情感。既有对边疆苦寒环境的深切描绘,又有对思妇思念丈夫的哀伤之情的细腻刻画,同时也流露出对战争给人民带来苦难的悲愤与控诉。
语言风格
李白的语言风格豪放飘逸,在这首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燕山雪花大如席”这般夸张的表述,极具想象力,生动地描绘出雪花之大与环境之恶劣。整首诗用词大胆,情感浓烈,气势磅礴。
简析
主题思想
诗歌以北方苦寒为背景,通过描写思妇对远征丈夫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丈夫战死的悲痛,深刻地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和对人民的同情。
结构布局
开篇从神话中的烛龙、寒门写起,营造出奇幻而苦寒的氛围,接着转入对现实中燕山雪景、幽州思妇的描写,最后以思妇烧箭、感慨恨难裁收尾,层层递进,结构严谨。
表现手法
运用了夸张(如“燕山雪花大如席”)、对比(箭在人亡)、用典(烛龙)等表现手法,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使情感表达更为深刻。
创作背景
李白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当时边疆战事频繁,百姓深受其苦。这首诗可能创作于这一背景下,李白目睹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借乐府旧题《北风行》,以思妇的视角,抒发对战争的不满和对百姓的同情。
作者介绍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一生游历四方,创作了大量风格豪放、意境奇妙的诗歌。其诗作题材广泛,涵盖了山水、友情、人生感慨、政治抱负等诸多方面。李白在文学史上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他的诗歌风格为后世诗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深度解读
思想内涵
诗中不仅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民的苦难,还蕴含着对生命无常的感慨。思妇从盼望丈夫归来,到面对丈夫战死的现实,这种巨大的情感落差,体现出命运的无奈,引发人们对战争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思考。
艺术手法
除了前文提到的夸张、对比、用典外,还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以北方的苦寒之景,衬托思妇内心的愁苦;以雪花的纷飞,暗示战争的残酷和局势的动荡。语言上,长短句结合,使诗歌节奏明快,情感表达更具张力。
情感表达
情感脉络清晰,从思妇对丈夫的思念,到对丈夫身处苦寒之地的担忧,再到得知丈夫战死后的悲痛绝望,最后发出对战争怨恨难消的感慨,层层递进,情感真挚而强烈。
文化背景
唐朝时期,边塞诗盛行,反映了当时边疆的战事和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李白的这首诗继承了边塞诗的传统,同时融入了自己的浪漫主义风格。在唐朝的文化氛围下,诗歌成为表达情感、反映社会现实的重要载体,这首诗正是这种文化现象的体现。
社会影响
在当时,这首诗以其深刻的主题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引起了人们对战争的反思和对百姓苦难的关注。在后世,它成为研究唐朝边塞生活、社会风貌以及李白诗歌艺术的重要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个人风格
李白浪漫主义的个人风格在此诗中表现得极为突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白驹》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docx
- 《白菊三首》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docx
- 《白菊杂书四首》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docx
- 《白鹿洞二首其一》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docx
- 《白鹭》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docx
- 《白露》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docx
- 《白马》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docx
- 《百字令度居庸关》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docx
- 《百字令宿汉儿村》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docx
- 《柏林寺南望》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docx
- 《北中寒》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docx
- 《别储邕之剡中》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docx
- 《别严士元》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docx
- 《卜算子风雨送人来》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docx
- 《卜算子秋晚集杜句吊》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docx
- 《卜算子芍药打团红》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docx
- 《卜算子席间再作》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docx
- 《卜算子雪江晴月》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docx
- 《采桑子何人解赏西湖》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docx
- 《采桑子荷花开后西湖》原文及注释及译文及作者介绍及古诗解析及拓展题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