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摘要
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AbdulrazakGurnah,1948-)是当代杰出非裔移
民作家之一。2021年,古尔纳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坦桑尼亚裔英国
作家。他的作品主要围绕难民主题,描述殖民地人民的真实生存状况,阐述殖民
主义的破坏性的深远影响。作为古尔纳最具代表性的历史小说,《天堂》以其叙
事策略、同性恋、互文性以及殖民主义影响等特点,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尽
管已有研究对《天堂》与《古兰经》、《天堂》与《河湾》的互文性进行阐述,
但却缺乏对《天堂》内部互文性的研究。因此,在互文性理论的指导下,本研究
将从内互文性和外互文性两方面,重新审视《天堂》文本中的各种互动指涉现象,
研究指涉背后的驱动机制以及互文性带来的巨大叙事张力和效果。
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是导论,主要介绍了古尔纳及其作品、《天堂》
的研究现状、互文性理论的起源、发展和分类及研究框架,旨在廓清本研究的研
究背景、方法、意义和框架。
第二章聚焦于《天堂》的内互文性,包含平行命名机制、双声话语、优素福
和哈利勒的延续、优素福选择的前后呼应。本章节阐明了《天堂》章节命名与优
素福成长经历间的对应关系,展现了不同主体间对话性语言的融合与冲突。最后,
引出了天堂和地狱的辩证统一关系,体现了不同的阶级的不同立场和观点,也使
小说形成了一种巨大的张力。《天堂》巧妙地揭示了潜在的社会问题,展现了普
遍的生活困境和社会症结。
第三章聚焦于《天堂》的外互文性,分别是历史互文性、《天堂》的副文本
性以及移植的贸易故事。本章节深度剖析了殖民经历对古尔纳写作风格的影响,
推断出了小说的故事背景和非洲小镇的发展模式。这实现了历史与文学之间的良
好互动,并为小说赋予了丰富的现实参考和深刻的社会内涵。此外,本章节阐明
了书名的预示和引导作用。一方面,书名和情节的偏离,引发了读者对作者意图
和文本意图进行更多维度的想象和思考,从而扩大了小说意义的空间。另一方面,
“天堂”具有一定的宗教意义,引导读者对德国殖民期间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破坏
和颠覆进行思考,反映了东非复杂的历史和现实,表明奴隶贸易是欧洲殖民者为
原始积累资本而发动的一场灾难。
第四章是结论。《天堂》能实现意义的凸显与增殖,源自其通过互文性生成
IV
了开放的文本空间。一方面,在文本空间内部形成了文本的多声部,因此“文学
语言至少能被双重阅读”,即作为作者和读者的双重投射。古尔纳通过巧妙的布
局和构思,在文本中置入重复和反讽,不断地进行自我指涉,将互文性深藏于小
说内部,使得各种形式的内互文性使小说具有鲜明的辩认度。另一方面,《天堂》
融合了古尔纳的自身经历并借鉴了他人的文本,这形成了作品的外互文性。在与
经典文本的对话与互涉中,《天堂》实现了文本内涵的延续以及意义的升华。《天
堂》开放的、多元的、对话的意义空间,消解了人们对于传统经典文学作品的认
知,揭示出东非复杂的历史和现实背后的深刻悖论,使小说故事的结构充满了张
力。《天堂》在意义的延异与播撒中也让读者对东非乃至对整个世界有了更深入
的认识与思考,促使读者深入思考殖民主义、战乱和流离失所带来的创伤、后殖
民时代非洲人民的悲惨的生活地位。
关键词:古尔纳;《天堂》;互文性;内互文性;外互文性
V
Contents
ABSTRACTI
摘要IV
Chapter1Introduction1
1.1AbdulrazakGurnahandParadise1
1.2LiteratureReview5
1.3ResearchMethodologyandTheory11
1.3.1Theoriginofintertextuality11
1.3.2Thedevelopmentofintertextuality11
1.3.3Theclassificationofintertextuality14
1.4ResearchSignificanceandFramework15
Chapter2Intratextuality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36高效课堂”模式在初中篮球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研究.pdf
- “都市症候群”现象在潮玩IP设计中的情感表达研究.pdf
- “非遗”保护视域下岚县面塑展陈馆空间设计.pdf
- “内心听觉”在钢琴演奏中的运用及重要性.pdf
- “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单元作业设计研究.pdf
- “双碳”背景下汽车制造企业绿色转型绩效评价研究--以比亚迪为例.pdf
- “学习中心”的教师课堂话语优化研究.pdf
- 《东京梦华录》饮食词汇考释.pdf
- 《呼兰河传》中的比喻及其葛浩文的英译研究.pdf
-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的家庭观研究.pdf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2.1 坚持依宪治国》说课稿.docx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第二课时《加强宪法监督》教学设计.docx
- 九年级物理上册教学反思与改进计划.docx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1.2《 治国安邦的总章程》(第2课时)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3.2《依法行使权利》说课稿.docx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5.1《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docx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第二课时《加强宪法监督》说课稿.docx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6.2《做负责任的人》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7.2《服务社会》教学设计.docx
- 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8.2《坚持国家利益至上》说课稿.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