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VIP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作业1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3.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第一单元《第4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同步练习

第I卷(选择题)

1.黄宗羲曾对朱熹有这样的论述:“假其名以欺世。……一旦有大夫之忧,当报国之日,则蒙然张口,如坐云雾,世道以是潦倒泥腐。”据此推断,黄宗羲主见

A.君臣同等 B.经世致用 C.“循天下之公” D.限制君权

2.在都穆(明)《听雨纪谈》、黄宗羲(清)《高元发三稿类存序》和近代学者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中,先后出现了对“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指责。这反映了

A.社会转型时期更需务实的学风 B.经世致用是历代主流文化理念

C.儒家思想的进取性不强 D.空谈诱导了封建社会的衰落

3.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说,“理即是气之理,理不先而气不后。”“礼虽纯为天理之节文,而必寓于人欲以见……故终不离人而别有天,终不离欲而别有理也。”王夫之对“理”的阐述①承袭了朱熹的天理观②体现了朴实唯物精神③宣扬了经世致用观念④具有特性解放的色调

A.②④B.②③ C.①④D.①②

4.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李贽的悲剧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传统的政治已经凝固……新生命无法在这样的环境中孕育。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微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黄仁宇认为李贽悲剧的主要缘由是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吏治的腐败黑暗

C.腐朽的专制制度 D.自由思想被禁锢

5.孔子主见“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顾炎武提出“政教风俗苟非尽善,即许庶人之议矣”。顾炎武这一主见

A.背离了先秦儒家的政治理念 B.丰富发展了传统儒家思想

C.彻底否定了孔子的思想权威 D.促进了早期启蒙思想产生

6.顾炎武说:“士而不先言耻,则为无本之人;非好古而多闻,则为空虚之学。以无本之人而讲空虚之学,吾见其日是从事于圣人而去之弥远也。”顾炎武上述言论的主旨是

A.批判宋明理学空谈义理 B.强调学术与道德的结合

C.提倡经世致用的学术取向 D.提倡实践和博学的重要性

7.黄宗羲在《自序》中说:“学问之道,以各自用得著者为真,凡倚门傍户、依样葫芦者,非流俗之士,则经生之业者。此编所列,有一偏之见,有相反之论,学者于其不同之处,正宜著眼理睬,所谓一本万殊也,以水济水岂是学问?”这反映出黄宗羲

A.提倡经世至用,反对思想一统 B.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天下之权

C.批判八股取士,提倡学以致用 D.批判学术僵化,提倡思想自由

8.张岱年、方克立主编的《中国文化概论》写道:“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等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有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方法来修补封建制度。”作者认为他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的根源是

A.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B.黄宗羲等仍代表地主阶级

C.中国传统文化的束缚和影响 D.新生产关系发展极其微弱

9.南宋遗民文天祥的爱国思想中,渗透着深厚的忠君思想;而明代遗民顾炎武的爱国思想中,却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确定这种不同的因素是

A.社会主流思想B.社会分化的程度

C.经济发展程度D.政治权力的变迁

10.“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提出上述言论的思想家应是

A.李贽 B.顾炎武 C.黄宗羲 D.王夫之

11.黄宗羲指出“治天下者既轻其赋敛矣,而民间之习俗未去,蛊惑不除,奢侈不革,则民仍不行使富也。”对该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发展商业,工商皆本 B.治贫须与治愚相互结合

C.整顿吏治,惩治腐败 D.统治者应实行轻徭薄赋

12.“无农则无食,无工则无用,无商则不给,三者缺一,则人莫能生也”。中国古代持此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B.董仲舒C.朱熹D.黄宗羲

13.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挽救众生。因此,在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及皇权的长期统治便凝合成对皇帝敬畏的世俗宗教意识。农夫斗争并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真正对这种制度进行理性思索,指出皇帝为天下“荼毒”者、“大害”者的人物是

A.董仲舒B.顾炎武???C.黄宗羲式D.朱熹

1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地方发展,如同诸侯,有相当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思想

A.是对君主专制集权的批判B.具有显明近代代议制度的特征

C.奠定了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D.提出了学校议政的方式

15.“到明中后期,随着中国封建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作为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理学体系已变得不能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道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2****59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