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癫痫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ppt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一、癫痫基因电压门控离子通道神经递质受体基因能量代谢基因大脑皮层发育基因大脑脂类代谢基因第2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与遗传密切相关的癫痫发作类型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全身性发作癫痫青少年肌阵挛癫痫儿童失神癫痫原发性癫痫常染色体显性夜间额叶癫痫部分性发作儿童良性癫痫伴中央颞部棘波(遗传性癫痫)第3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二、与遗传密切相关的癫痫发作类型Unverricht-Lundborg病进行性肌阵挛Lafora病神经元腊样脂褐质沉积症继发性癫痫线粒体脑肌病第4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三、原发性全身性癫痫1.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BFNC)为外显率较高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是少数几个单基因遗传性癫痫之一,具有遗传异质性,根据基因定位的不同本病可分为两型。BFNC1的致病基因已被准确定位在20q13.3区,并被克隆。基因KCNQ2编码电压门控K+通道蛋白质。该基因的突变可影响K+通道内向正流性电压门控功能,从而导致反复的神经元放电。第5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1.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BFNC)BFNC2致病基因定位于8q24区基因KCNQ3:编码另一K+通道组分。KCNQ2和KCNQ3基因突变均可导致K+通道功能缺陷,因而产生同样的表型。具有固定K+通道缺陷的BFNC,病情为什么会有自限性?三、原发性全身性癫痫第6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BFIC)由意大利学者于1992年首先报道,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起病于出生后3~19个月起病,发作时神志不清、双手呈握拳状、双下肢强直,持续1~2分钟不等,发作后哭吵或入睡。多在晚上醒后发病,白天发作少。患儿身体发育正常,发作间期脑电图无异常,家族中有类似发病者。三、原发性全身性癫痫第7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BFIC)1997年意大利学者应用微卫星DNA多态性对5个家系进行了连锁分析,将该病的基因定位于19q。最近又有学者发现另一基因位点—2q24。三、原发性全身性癫痫第8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青少年肌阵挛性癫痫(JME)常在晨起后发病,表现为双上肢不规则的抽动或弹跳,多合并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和失神发作。脑电图为广泛的不规则棘-慢波及多棘-慢波。三、原发性全身性癫痫第9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3.青少年期肌阵挛性癫痫(JME)JME的遗传方式较为复杂,有多基因遗传、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Liu将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JEM基因定位在6p21.3人类白细胞抗原附近。Elmslie等将致病基因定位在15q14,基因CHRNA7编码n乙酰胆碱受体α7亚单位。α7可在全脑表达,是重要的癫痫候选基因。有学者将JME基因定位在8q24。三、原发性全身性癫痫第10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4.儿童期失神癫痫(CAE)1997年发现CAE与21q22.1处GR1K1基因有关,该基因编码卡因酸选择性谷氨酸受体。1998年,通过对印度一儿童期失神癫痫大家系的研究证实,该病是由位于8q24.3区的JH8基因突变造成的。JH8基因与良性家族性新生儿惊厥基因KCNQ3基因均在8q24区。三、原发性全身性癫痫第11页,共22页,星期日,2025年

文档评论(0)

xiaozhuo202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