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临床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鉴别、治疗原则及康复预后.doc

临床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鉴别、治疗原则及康复预后.doc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临床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临床表现、体格检查、辅助检查、诊断鉴别、治疗原则及康复预后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CPSP)是最常见的中枢性疼痛,是继发于出血或缺血性脑卒中的躯体瘫痪部位持续或间歇性疼痛,并伴有疼痛部位的感觉异常。

脑卒中的部位与CPSP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常见的能够导致CPSP的部位包括:延髓背外侧、丘脑、内囊后肢、中央后回的皮层或皮层下,其中延髓背外侧和丘脑最常见。

临床表现

疼痛出现的时间:CPSP一般不是在卒中后立即出现,大多会延迟出现。大约一半发生在卒中后数天至1个月之内,有的出现在卒中1个月以后,最长可延迟至卒中后34个月。

疼痛的部位:CPSP累及的范围一般较大,常常累及半身、半侧躯体或半侧头面部。如果卒中部位在丘脑或内囊后肢,根据卒中影响的具体范围不同,CPSP可能会出现在卒中对侧整个半侧身体,包括头面部和躯干;也可能只出现在对侧躯干,不包括头面部;还可能只累及对侧头面部,不包括躯干。

如果卒中部位在延髓背外侧,可能会出现Wallenberg综合征,出现身体双侧不同部位的CPSP,表现为卒中同侧头面部和对侧躯干疼痛。至于单纯皮层下卒中,CPSP的累及范围一般较小,可以局限在对侧头面部或躯干的某一区域内。

疼痛的性质:CPSP的性质可表现为烧灼样、刀割样、钻凿样、击穿样、跳动样、针刺样、撕裂样、压榨样等多种性质,可以单独出现,或多种疼痛性质合并存在。其中,烧灼样痛最为常见,对于皮层下卒中患者,CPSP则很少表现为烧灼样疼痛。

CPSP绝大多数持续存在,而且随着病程的延长,有进行性加重的趋势。此外,多种因素可以使CPSP在持续存在的背景上,出现阵发性疼痛加剧。例如:情绪变化、肌肉收缩、肢体运动、冷热刺激,甚至触摸、风吹等因素,就能够诱发或加重疼痛。

疼痛的伴随症状体征:除了疼痛症状以外,CPSP几乎都会伴有其他神经系统阳性症状和体征,最常见的是感觉异常,其他还可能会出现肢体瘫痪、共济失调、吞咽呛咳、声音嘶哑、复视、失语、锥体束征阳性等。

体格检查

不同的脑卒中部位体征不同,包括脑卒中部位支配区的感觉减退、痛觉过敏、肌力下降、肌张力增高、共济失调、锥体束征等。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CT和MRI,证实患者有脑出血或梗死病史,并明确脑卒中部位。

诊断与鉴别

患者需有明确的脑卒中病史,且疼痛在卒中后发生;疼痛部位与中枢神经系统病灶部位相符,体格检查发现与病灶相符的神经系统阳性体征;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疼痛后即可诊断。

治疗原则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一旦发生,往往迁移难治,临床治疗措施难以完全缓解疼痛症状。因此,基本治疗目标是缓解疼痛的同时减少患者不良反应。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可缓解疼痛,临床上常用的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类,多数情况下需要不同种类药物联合使用。

抗抑郁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是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痛的一线治疗药物。常用的抗抑郁药物有阿米替林、多塞平、帕罗西汀等。

抗惊厥药:抗惊厥药物主要通过降低神经元兴奋性发挥其镇痛作用。加巴喷丁、普瑞巴林、拉莫三嗪对中枢性疼痛的疗效已得到充分证实。

阿片类药物:临床上常用的阿片类药物如吗啡,主要通过中枢特异性受体相互作用缓解疼痛。阿片类药物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的治疗尚无肯定疗效,目前不作为一线治疗药物。

手术治疗

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可考虑进行外科手术治疗,脑卒中后中枢神经痛的外科治疗主要为运动皮层电刺激。

其他治疗

经颅磁刺激、针刺治疗、心理治疗、康复治疗等方法对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具有一定辅助治疗效果

康复和预后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是卒中后难以治疗的后遗症,现阶段药物治疗效果不稳定,因此对于该类患者不能单独依赖药物治疗,还应强调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手术治疗、心理支持疗法和康复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缓解疼痛,使患者获得最大限度地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

文档评论(0)

医学资料+白衣侠士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业专业医学资料提供,解决您后顾之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