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食品行业规避“塔西佗陷阱”对策研究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食品行业规避“塔西佗陷阱”对策研究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食品行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信任度不断下降,形成了所谓的“塔西佗陷阱”。本文从食品行业“塔西佗陷阱”的成因入手,分析了当前食品行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规避“塔西佗陷阱”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我国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前言:食品行业作为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其健康发展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如瘦肉精、地沟油等事件,不仅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食品行业的声誉。在这种背景下,食品行业如何规避“塔西佗陷阱”,重塑消费者信任,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食品行业规避“塔西佗陷阱”的对策进行研究。
第一章食品行业“塔西佗陷阱”的成因分析
1.1食品安全监管不力
(1)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尚不完善,监管力度不足。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19年全年共查处食品安全案件14.5万起,同比增长9.7%,但相较于庞大的食品市场规模,这一数据仍显不足。以2018年为例,全国共有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超过500万家,而食品监管人员仅有10万人左右,平均每人要监管5000多家企业,这种监管密度显然难以满足食品安全监管的需求。以2017年湖南郴州“毒生姜”事件为例,当地农民为了提高生姜产量和卖相,使用了禁用农药,导致大量生姜含有超标残留。尽管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迅速采取行动,但此次事件反映出食品安全监管的滞后性。
(2)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职责不清,权责不明确。在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农业农村部门、卫生健康部门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各部门之间存在职责交叉、权责不清的问题,导致食品安全监管存在盲区和漏洞。例如,2014年山东问题疫苗事件中,疫苗生产、流通、使用等多个环节存在监管缺失,而相关监管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此外,部分监管部门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反应速度较慢,缺乏预警机制,使得食品安全风险得不到及时控制。
(3)食品安全监管法律法规滞后,执法力度不足。近年来,我国虽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部分法律法规仍存在滞后性。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自2015年实施以来,尽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食品安全标准,但仍无法覆盖所有食品领域。此外,部分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人情执法、关系执法等问题,导致食品安全法律法规执行力度不足。以2016年广州“毒胶囊”事件为例,涉事企业为追求利润,使用工业明胶生产药用胶囊,导致胶囊中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然而,在事件发生后,当地监管部门对涉事企业的处罚力度不够,未能有效震慑违法行为。
1.2企业道德风险
(1)部分食品企业道德风险凸显,追求短期利益而忽视产品质量和安全。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提高利润,不惜采取违规生产手段,如使用劣质原料、添加违禁物质等。例如,2013年某知名乳制品企业因奶粉中检测出违禁成分,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奶粉信任危机,企业声誉受损,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任度大幅下降。
(2)企业内部管理不善,缺乏有效的道德约束机制。一些食品企业内部管理混乱,员工道德观念淡薄,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以2017年某知名餐饮企业过期食材事件为例,由于企业内部缺乏严格的食材管理制度,导致过期食材被用于制作菜品,严重危害了消费者健康。
(3)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薄弱,忽视消费者权益。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部分食品企业忽视了自身的社会责任,对消费者权益保护不够重视。如2018年某知名食品企业被曝光使用过期原料生产食品,尽管企业事后采取了补救措施,但这一事件仍然引发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高度关注,暴露出企业在社会责任方面的缺失。
1.3消费者信任缺失
(1)随着食品安全事件的频发,消费者对食品行业的信任度持续下降。据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的《2019年全国消费者权益保护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度仅为35.7%,远低于其他行业。这种信任缺失主要体现在对食品原料来源、生产过程、流通环节以及最终产品的质疑上。例如,2018年长春长生疫苗事件曝光后,消费者对疫苗安全的担忧达到顶峰,许多家长选择自行购买国外疫苗,甚至出现排队抢购的情况。
(2)消费者对食品信息的不透明和不对称,加剧了信任缺失。在信息时代,消费者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丰富,但由于食品行业的信息发布和管理存在漏洞,消费者往往难以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