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诗经·小雅·常棣》译注
《·小雅·常》译注
题解:歌唱兄弟亲情的诗。
原???文
译???文
注???释
常之华1,
不2。
凡今之人,
莫如兄弟。
死丧之威3,
兄弟孔怀4。
原裒矣5,
兄弟求矣。
脊令在原6,
兄弟急难。
每有良朋7,
况也永叹8。
兄弟于墙9,
外御其务10。
每有良朋,
也无戎11。
丧乱既平,
既安且宁。
虽有兄弟,
不如友生12?
尔豆13,
饮酒之饫14。
兄弟既具15,
和乐且孺16。
妻子好合17,
如鼓瑟琴。
兄弟既18,
和乐且湛19。
宜尔室家20,
乐尔妻帑21。
是究是图22,
其然乎23?
常花开朵朵,
花儿光灿鲜明。
凡今天下之人,
莫如兄弟更亲。
遭遇死亡威胁,
兄弟最为关心。
丧命埋葬荒野,
兄弟也会相寻。
鸰困在原野,
兄弟赶来救难。
虽有良朋好友,
安慰徒有长叹。
兄弟墙内相争,
同心抗御外侮。
每有良朋好友,
遇难谁来帮助。
丧乱灾祸平息,
生活安定宁静。
此时同胞兄弟,
不如朋友相亲。
摆上佳肴满桌,
宴饮意足心欢。
兄弟今日团聚,
祥和欢乐温暖。
妻子情投意合,
恰如琴瑟协奏。
兄弟今日相会,
祥和欢乐敦厚。
全家安然相处,
妻儿快乐欢喜。
请你深思熟虑,
此话是否在理。
·1.常:亦作棠、唐,即郁李,蔷薇科落叶木,花粉红色或白色,果实比李小,可食。
·2.:盛貌。不:语助词。(wěi):鲜明貌。
·3.威:通畏。
·4.孔怀:最为思念、关怀。孔,很,最。
·5.原(xí):原野。裒(póu):聚。
·6.脊令:通作鸰,一种水鸟。
·7.每:虽。
·8.永:长。
·9.(xì):争吵。
·10.御:抵抗。务:通侮。
·11.:终久。戎:帮助。
·12.友生:友人。
·13.:陈列。(biān)、豆:祭祀或燕享时用来盛食物的器具。用竹制,豆用木制。
·14.之:犹是。饫:满足。
·15.具:同俱,聚集。
·16.孺:相亲。
·17.好合:相亲相爱。
·18.(xì):聚合。
·19.湛:深厚。
·20.宜:和顺。
·21.帑(nú):通,儿女。
·22.究:深思。图:考虑。
·23.(dǎn):信、确实。然:如此。
赏:
这是周人宴会兄弟时,歌唱兄弟亲情的诗。“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为一篇主旨。不过诗篇对这一主题的阐发是多层次的:既有对“莫如兄弟”的歌唱;也有对“不如友生”的感叹;更有对“和乐且湛”的推崇和期望。
全诗八章,可分五层。首章为第一层,先兴比,后议论,开门见山,倡明主题。“常之华,不”,兴中有比;而诗人以常之花喻比兄弟,是因常花开每两三朵彼此相依而生发联想。“凡今之人,莫如兄弟”,这寓议论于抒情的点题之笔,既是诗人对兄弟亲情的颂赞,也表现了华夏先民传统的人伦观念。上古先民的部族家庭,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他们看来,“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颜氏家训·兄弟》)。因而,比之良朋、妻,他们更重兄弟亲情。钱钟书论及《常》时也指出:“盖初民重‘血族’之遗意也。就血胤论之,兄弟天伦也,夫妇则人伦耳;是以友于骨肉之亲当过于刑于室家之好。……观《小雅·常》,‘兄弟’之先于‘妻子’,较然可识”(《管锥编》)。这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更深刻揭示了《常》主题的历史文化根源。
二、三、四章为第二层。诗人通过三个典型情境,对“莫如兄弟”之旨作了具体深入的申发,即:遭死丧则兄弟相收;遇急难则兄弟相救;御外侮则兄弟相助。这可能是历史传说的诗意括,也可能是现实见闻的艺术集中。这三章在艺术表现上也颇有特点。毛先舒说:“《常》,俗笔必先从和乐叙至急难,便乏味”(《诗辩》)。此篇则与之相反,事例的排列由“死丧”、“急难”到“外御”,从而由急而缓、由重而轻、由内而外,构成一个颇有层次的“倒金字塔”,具有强烈而深远的审美效果。其次,采用对比手法,把同一情境下“兄弟”和“良朋”的不同表现加以对照,更见出兄弟之情的诚笃深厚。“兄弟于墙,外御其务”,又更深一层:即使兄弟墙内口角,遇到外侮,也会不加思索一致对外。“于墙”与“外御其务”,两句之间没有过渡,情绪和行为的转变即在倾刻,有力表现出手足之情出于天然、发自深衷。由转折手法构成的这一典型情境,因表现了最无私的兄弟之情,成为流传至今的典故成语。
第五章自成一层。如果说,前面是诗人正面赞颂理想的兄弟之情,这一层则由正面理想返观当时的现实状况;即由赞叹“丧乱”时的“莫如兄弟”,转而叹惜“安宁”时的“不如友生”。“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这叹惜是沉痛的,也是有史实根据的。西周初年,出现过周公的兄弟管叔和叔的叛乱。据此,《诗序》似认此诗为成王时周公所作,曰:“《常》,燕兄弟也。闵管、之失道,故作《常》”;西周末年,统治阶级内部骨肉相残、手足相害的事更频频发生。据此,《左氏春秋》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