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Q=500T-d生活污水处理设计方案02-03
?一、项目概述
1.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口不断增长,生活污水的排放量日益增大。未经有效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影响水体生态平衡,威胁周边居民的生活用水安全。因此,建设一套高效、稳定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设计规模
本污水处理设计方案针对日处理量为500吨的生活污水进行设计,以满足当地生活污水的处理需求。
二、设计进水水质与排放标准
1.进水水质
通过对当地生活污水排放口的水质监测与分析,确定进水水质的主要指标如下:
-化学需氧量(COD):400-600mg/L
-生化需氧量(BOD?):200-350mg/L
-悬浮物(SS):150-300mg/L
-氨氮(NH?-N):30-50mg/L
-总磷(TP):3-5mg/L
-pH值:6-9
2.排放标准
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环保标准,本项目污水处理后的排放标准需达到:
-化学需氧量(COD):≤50mg/L
-生化需氧量(BOD?):≤10mg/L
-悬浮物(SS):≤10mg/L
-氨氮(NH?-N):≤5mg/L
-总磷(TP):≤0.5mg/L
-pH值:6-9
三、处理工艺选择
1.工艺选择原则
-处理效果稳定,能确保出水达到排放标准。
-运行成本低,经济合理。
-操作管理简便,易于维护。
-适应进水水质波动,具有较强的抗冲击能力。
2.推荐工艺
综合考虑以上原则,本方案采用A2/O工艺+深度处理工艺。
-A2/O工艺:
-原理:A2/O工艺是厌氧-缺氧-好氧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简称。在厌氧段,聚磷菌释放磷,并摄取溶解性有机物;在缺氧段,反硝化菌利用硝酸盐作为电子受体,将亚硝酸盐氮和硝酸盐氮还原为氮气;在好氧段,有机物被微生物分解,氨氮被硝化菌氧化为硝酸盐氮,同时聚磷菌过量摄取磷,通过剩余污泥排出系统,从而实现氮、磷的去除。
-优点:该工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功能,处理效果好,运行稳定,污泥沉降性能良好。
-深度处理工艺:
-过滤:采用砂滤器,去除水中残留的悬浮物,进一步降低出水的浊度。
-消毒:选用紫外线消毒设备,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杀灭水中的致病微生物,确保出水水质安全。
四、工艺流程说明
1.进水
生活污水通过排水管网收集后,首先进入格栅井,去除污水中的大颗粒悬浮物,如树枝、塑料袋等,防止其进入后续处理单元,对设备造成堵塞。
2.调节池
经格栅拦截后的污水流入调节池,调节池的作用是均衡污水的水质和水量,使后续处理单元能够稳定运行。调节池内设有搅拌装置,以防止污水中的悬浮物沉淀。
3.提升泵
调节池中的污水由提升泵提升至A2/O生物反应池。提升泵的流量和扬程根据设计规模和管道系统阻力进行选型,确保污水能够顺利输送至反应池。
4.A2/O生物反应池
-厌氧段:污水进入厌氧段,聚磷菌在厌氧环境下释放磷,并将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分解为挥发性脂肪酸等小分子物质,为后续的反硝化和除磷提供碳源。
-缺氧段:从厌氧段流出的污水进入缺氧段,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硝酸盐氮作为电子受体,将其还原为氮气,从而实现脱氮。同时,污水中的有机物继续被微生物分解。
-好氧段:缺氧段出水进入好氧段,好氧菌在充足的溶解氧条件下,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彻底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将氨氮氧化为硝酸盐氮。聚磷菌在好氧环境下过量摄取磷,通过剩余污泥排出系统,达到除磷的目的。
5.二沉池
A2/O生物反应池出水进入二沉池,二沉池的作用是使活性污泥与处理后的水分离。沉淀下来的污泥一部分回流至A2/O生物反应池前端,以维持生物反应池内的微生物浓度;另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系统,进行后续的污泥处理。
6.砂滤器
二沉池出水进入砂滤器,砂滤器内填充有石英砂等滤料,通过过滤作用进一步去除水中的细小悬浮物,使出水的浊度进一步降低。
7.紫外线消毒设备
经过砂滤器过滤后的水进入紫外线消毒设备,利用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致病微生物,确保出水水质符合排放标准。消毒后的水达标排放或回用。
五、主要处理单元设计参数
1.格栅井
-尺寸:L×B×H=2m×1m×2m
-格栅类型:机械格栅,栅条间距5mm
-过栅流速:0.6m/s
2.调节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IS土方测量方案.docx
- ITC-会议系统设计方案.docx
- ISIMS电控解决方案.docx
- ITC-双向对讲IP网络广播系统方案设计说明书.docx
- ITC-小区公共广播系统方案设计说明书.docx
- IT信息管理风险评估及应急预案.docx
- ITC会议方案说明.docx
- ITSS咨询服务合同-世纪智慧.docx
- IT信息系统应急预案.docx
- IT基础架构规划方案一.docx
- (4篇)XX区抓党建促基层治理培训心得体会汇编12.docx
- 汇编1154期-在培训班上的讲话汇编(3篇).doc
- 汇编1173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076期-主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doc
- 汇编1177期-学习心得体会汇编(3篇)112.doc
- (6篇)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心得体会汇编.docx
- 汇编1166期-坚定理想信念、全面从严治党、担当作为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汇编1174期-专题党课讲稿汇编(3篇)112.doc
- 教育13期-主题教育学习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材料参考汇编(3篇).doc
- 汇编1458期-心得体会研讨发言提纲参考汇编(3篇)12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