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03.080.01CCSA12
23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地方标准
DB2301/T218—2024
零工驿站就业服务规范
2024-12-30发布2025-02-05实施
哈尔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2301/T218—2024
目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总体要求 1
5场所要求 1
6工作人员要求 2
7服务内容 3
8服务管理 3
9服务评价与改进 4
附录A(规范性)零工需求登记表 5
附录B(规范性)零工人员登记表 6
参考文献 7
II
DB2301/T218—2024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
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哈尔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出并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哈尔滨市就业服务中心。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杜春华、王欣、袁征、刘沫。
III
DB2301/T218—2024
引言
为了进一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充分利用零工驿站的“即时快招”服务优势,致力于全面提升零工就业服务网点的建设能力,并主动承担起零工就业“服务员”的职责。通过深入的数据分析,探究零工的就业现状、需求及意愿,解决零工市场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旨在为规范零工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指导,并进一步完善零工驿站的服务功能。充分利用零工驿站的便捷服务,集中“家门口”的就业信息。同时,借助大数据后台支持零工驿站服务,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零工驿站服务水平,促进零工人员与用工主体之间建立临时性劳务关系的精准对接。致力于打造一个高效的零工服务生态系统,提供一站式零工服务,使得零工经济等新兴就业形态逐渐成为我国就业市场的新动力,助力零工就业的高质量发展。
1
DB2301/T218—2024
零工驿站就业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零工驿站就业服务的总体要求、场所要求、工作人员要求、服务内容、服务管理、服务评价与改进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规范零工驿站就业服务。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10001.1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33528—2017公共就业服务术语
3术语和定义
GB/T33528—2017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零工人员
与用工主体建立临时性劳务关系的自主劳动者。
注:一般指短工、临时工,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3.2
零工驿站
在社区为劳动者和用工主体提供就近服务的场所。
4总体要求
4.1应结合社区辐射能力和覆盖范围,科学规划、合理选址布局零工驿站服务场所。
4.2应明确服务目标,建立各项零工驿站各项工作的管理制度,并践行服务承诺。
4.3应配备基础配套设施和专用设施设备,提供必要的信息化支持。
4.4应统一开展工作人员服务能力和知识更新的培训。
4.5应配备与社区临时性劳动者和用工主体平均接待量相适应的工作人员。
5场所要求
5.1选址布局
5.1.1交通便利性
2
DB2301/T218—2024
应设在交通便利的区域,宜靠近公交站、地铁站或主要道路,并提供充足的停车位或指引提示就近公共停车场。
5.1.2可达性
应设在社区中心或居民密集区,便于居民步行到达的场所。考虑社区各年龄段和身体状况,宜提供无障碍设施助行。
5.1.3可见性和标识
应悬挂相应标牌并设有醒目的标识和指示牌,便于居民识别、定位和引导,设置导向标识符合GB/T2894和GB/T10001.1的规定。
5.1.4空间布局
室内应合理布局,设有接待区、信息查询区、休息区、办公区等功能区域,空间宽敞,便于工作人员活动(考虑隐私和安全需求)。
5.1.5安全与舒适
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安全舒适。室内配备消防设施、监控系统、紧急出口等安全设施。
5.2配套
5.2.1基础配套设施
应配套稳定的电力供应、接入无线网络、通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_CASMES 376-2024 企业市场力评价体系.docx
- T_NAIA 0331-2024 肉牛常用疫苗使用技术规范.docx
- T_CNAS 15-2020 放化疗相关口腔黏膜炎预防及护理.docx
- T_CCFAGS 055-2024 乘用车智能洗车场所运营指引.docx
- T_BSRS 130-2024 铀矿冶流出物和环境监测年度报告格式与内容.docx
- T_BJBMA 001-2024 大众跑步教练员等级划分与评定规范.docx
- T_ASIA 0001-2024 软件行业商业秘密保护规范.docx
- DB23_T 3378-2022 旅游景区 智慧管理服务指南.docx
- DB23∕T 2742-2020 高寒地区树木引种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2306_T 176-2023 滑冰馆服务规范 公众服务.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