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附件3
玉米主要病虫草害防控技术
一、总体防控策略
针对不同种植区域,以玉米螟、粘虫、玉米大斑病及农田草
害为防治重点,兼顾丝黑穗病、茎基腐病、线虫矮化病、灰斑病、
玉米蚜虫、双斑长跗萤叶甲及地下害虫,优先选用抗(耐)病(虫)
品种,强调适期播种、中耕铲蹚、合理施肥、科学控草,优先选
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和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措施,抓住“大
喇叭口”防治关键时期,实现“一喷多防”、“一喷多效”,控病虫、
防杂草、提单产、保生态,提升玉米综合产能。
二、主要病害防治技术
1.玉米丝黑穗病、茎基腐病等病害。优先选用抗(耐)病品
种,加强栽培管理,低洼地块及时挖沟排水,中耕散墒。防治玉
米丝黑穗病,可用含有戊唑醇或种菌唑成分的种子处理剂进行种
子处理,戊唑醇用药量要达到有效成分8克/100千克种子;种菌
唑用药量要达到有效成分10克/100千克种子以上。防治茎基腐
病,可使用含有咯菌腈或苯醚甲环唑、吡唑醚菌酯等成分的种子
处理剂进行拌种或二次包衣,也可使用生物药剂木霉菌种衣剂或
颗粒剂包衣或随底肥同施。正常包衣玉米种子使用多粘类芽孢杆
菌拌种,用量为400毫升多粘类芽孢杆菌处理玉米种子15千克~
20千克,预防玉米苗期病害,同时起到促生根、抗低温的作用。
5亿/克枯草芽孢杆菌及胶冻样类芽孢杆菌6千克/亩,以种肥的
形式施入,底肥可相应减少6千克/亩,可提高肥料利用率、促
进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作物微环境,抑制病原菌的滋生与
繁殖,促进次生根系的生长,增强作物抗逆性,提高产量,改善
品质。
2.玉米大斑病等叶(鞘)部病害。玉米大斑病、小斑病、灰
斑病、北方炭疽病、普通锈病、褐斑病、纹枯病、鞘腐病等病害
防治,应优先考虑种植抗(耐)病品种,并合理密植,科学施肥。
感病品种或前一年重发生地块,可在发病初期(下部叶片出现病
斑)田间发病达到防治指标或玉米心叶末期(大喇叭口期),喷
洒枯草芽孢杆菌、井冈霉素A、井冈·蜡芽菌、解淀粉芽孢杆菌、
氨基寡糖素等生物药剂,或吡唑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唑醚·氟
环唑、肟菌·戊唑醇、噻呋酰胺、烯唑醇等化学药剂,视发病情
况隔7天~10天再喷1次。纹枯病防治可在发病初期剥除茎基部
发病叶鞘以减轻危害。
3.线虫矮化病。该病主要由长岭发垫刃线虫侵染引起,田间
表现为多种症状,最典型症状为初期叶片沿叶脉方向产生黄色或
白色失绿条纹;有的植株叶片皱缩扭曲,或叶鞘或叶片边缘有锯
齿状缺刻;茎基部组织从内向外腐烂开裂,内部中空,呈“虫道”
状;发病植株普遍矮化,不结实或果穗瘦小,少数发病较轻植株
后期可恢复生长,但植株相对矮小,果穗发育不良。防治玉米线
虫矮化病:一是使用含有丁硫克百威、三氟吡啶胺、氟吡菌酰胺
等杀线剂成分的种子处理剂拌种或包衣。二是晴好天气加强铲蹚,
增温散寒,消灭杂草,提高秧苗质量,增强抗病能力,减轻发病。
三是玉米进入大喇叭口期时追施氮肥,发病较重地块更要及早追
肥。同时,发病初期叶面喷施锌肥和生长调节剂(如赤·吲乙·芸
苔或芸苔素内酯等),补充养分,提高抗逆能力。
三、主要虫害防治技术
1.地下害虫及苗期害虫。播前灭茬或清茬,清除玉米播种沟
上的覆盖物。生物防治可用金龟子绿僵菌CQMa421、球孢白僵
菌颗粒剂随种肥沟施。化学防治可用含有噻虫嗪、噻虫胺、氯虫
苯甲酰胺、溴氰虫酰胺复配的种子处理剂进行种子处理。金针虫、
蛴螬发生严重地块可用辛硫磷或毒死蜱颗粒剂随种肥施用。防治
地老虎,可使用杀虫灯或设置糖醋酒盆诱杀成虫;当田间点片为
害时,可人工拨土捕捉,消灭幼虫;或割青草间隔5米堆成堆,
在堆底喷洒300倍液80%敌敌畏乳油诱杀。防治跳甲、蒙古灰象
甲、黑绒金龟子等苗期害虫,可选用毒死蜱;防治斑须蝽可用啶
虫脒或噻虫嗪。
2.玉米螟。上年秋季扒秆调查玉米螟百秆活虫数30头以上
时,须进行防治。(1)性诱剂诱杀成虫。在玉米螟成虫羽化初
期,选用持效期2个月以上的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诱杀成虫。
(2)释放赤眼蜂寄生玉米螟卵。赤眼蜂宜选用松毛虫赤眼蜂或
玉米螟赤眼蜂。放蜂3次,在玉米螟成虫始盛期时(成虫羽化率
达到20%),后推10天第一次放蜂,间隔5天第二次放蜂,间
隔10天第三次放蜂。每亩3次总放蜂量为15000头,每亩每次
放两个点,共5000头。可选择人工投放或农用无人机投放。人
工投放,应在放蜂点上选一株生长健壮的玉米中上部叶片,沿主
脉撕成两半,取无主脉的一半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