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谈李清照词的悲剧意识.docx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浅谈李清照词的悲剧意识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浅谈李清照词的悲剧意识

摘要:李清照作为宋代著名女词人,其词作中蕴含了深刻的悲剧意识。本文通过对李清照词的研究,分析了其悲剧意识的来源、表现手法以及影响,旨在揭示李清照词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文章首先概述了李清照生平及其词作背景,接着从个人经历、社会环境、文学传统等方面探讨了悲剧意识的来源,再通过对具体词作的分析,展示了李清照词中悲剧意识的表现手法,最后探讨了悲剧意识对后世词坛的影响。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旨在全面展现李清照词的悲剧意识。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其词作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李清照的词作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其中,悲剧意识是李清照词作的一大特色,也是其作品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本文旨在通过对李清照词的悲剧意识进行深入剖析,揭示其词作的独特魅力和深刻内涵。首先,本文从李清照的生平背景入手,分析其悲剧意识的成因;其次,探讨李清照词中悲剧意识的表现手法;再次,分析悲剧意识对后世词坛的影响;最后,总结李清照词悲剧意识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章李清照生平及其词作背景

1.1李清照的生平简介

李清照,字易安居士,号易安,出生于公元1084年,是北宋末年著名的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性文学家。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当时著名的文学家,母亲也颇具文学修养,这样的家庭环境为李清照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李清照的少年时期正值北宋末年,当时政治动荡,社会风气日下。她于公元1101年嫁给了赵明诚,赵明诚是当时著名的金石学家,这对夫妇志同道合,共同研究金石文字,共同创作诗词,生活颇为美满。然而,好景不长,公元1127年,金兵南侵,北宋灭亡,赵明诚也在此期间去世,这对李清照来说是巨大的打击。她带着儿子赵明远流离失所,历经磨难,生活陷入困境。在此期间,李清照创作了大量词作,这些词作反映了她内心的痛苦和对丈夫的深切怀念。

李清照的词作多反映了她个人的情感世界,尤其是对爱情的执着和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她的早期作品如《如梦令》、《声声慢》等,多描绘了她的爱情生活,充满了青春的活力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例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就充分体现了她当时的情感状态。然而,随着丈夫的去世和生活环境的变迁,李清照的词风也发生了转变,她的后期作品如《一剪梅》、《永遇乐》等,多流露出对逝去爱情的哀伤和对命运的无奈。在《一剪梅》中,她写道:“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反映了她晚年的孤独和对丈夫的无限思念。

李清照的一生经历了多次的颠沛流离,她的词作不仅记录了她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她的词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被誉为“词中之冠”。她的词作语言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动人,结构严谨,意境深远。她的词作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清照的生平和词作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传承。

1.2李清照的词作创作背景

(1)李清照的词作创作背景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北宋末年和南宋初期。北宋末年,李清照生活在繁荣的都城汴京,这个时期的社会风气开放,文化艺术发达,为她的词作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南宋初期,随着金兵南侵,李清照经历了国破家亡的痛苦,流离失所,这些经历使她的词作充满了深沉的悲剧色彩。

(2)李清照的词作创作背景还与她的家庭背景密切相关。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北宋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母亲也颇具文学修养,这样的家庭环境使她从小接触到丰富的文学知识,为她日后的词作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她的丈夫赵明诚也是一位金石学家,两人共同研究金石文字,共同创作诗词,这种相互影响和启发使得李清照的词作在艺术上更加成熟。

(3)李清照的词作创作背景还受到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北宋末年,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这种社会背景使得李清照的词作不仅具有个人情感的表达,还融入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反思。她的词作在表现个人情感的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苦难,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1.3李清照词作的艺术成就

(1)李清照的词作在艺术成就上具有多方面的显著特点。首先,她的词作语言清新自然,富有音乐性。李清照善于运用白描手法,以简洁的语言描绘出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景象。如《如梦令》中的“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短短几句,便将雨夜中的孤寂和无奈表现得淋漓尽致。她的词作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读来令人陶醉。

(2)李清照的词作在情感表达上具有强烈的个性。她善于抒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7****7360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中专学生

认证主体宁夏三科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500MABW4P8P1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