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docx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一

学期

秋季

课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目标

1.能够有感情地诵读词作,体会词作的韵律节奏之美,感受苏轼词豪放的风格。

2.能够深入品读关键词句,在古今对比中鉴赏词人形象,理解词人所表达的生命感慨。

3.能够联读苏轼其他作品,结合其生平经历理解词人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撰写文学短评。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够结合怀古词的特点梳理词作描绘的场景,反复诵读,感受苏轼词豪放的风格。

2.深入品读关键词句,结合词人生平经历,在古今对比中鉴赏词人形象。

教学难点:

1.联读其他作品,理解词人旷达洒脱的人生态度。

2.撰写文学短评,体察词人的生命追求。

教学过程

【课堂导入】

史铁生在《想念地坛》中说:“我已不在地坛,地坛在我。”他把自己的灵魂安放在了地坛。苏轼也找到了自己精神的投射之处——赤壁,他在这里留下“一词二赋”,传唱千古。今天我们学习《念奴娇·赤壁怀古》,品词韵,解词意,探词境。

【学习任务一】因身求气品词韵

活动1:配乐诵读,感受词韵

1.请同学们自由诵读全词,结合本词豪放的风格,在诵读过程中尽量使用浑厚、沧桑的嗓音,读出词作的气势与韵味。

2.全班齐读,共同感受词作的磅礴气势。

活动2:聚焦场景,设计脚本

1.请同学们结合词作题材,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本词所勾勒的几个场景,并思考应该用怎样的语气、语速、语调诵读。(教师提供表格)

诗词题材

层次特征

所绘场景

诵读提示

怀古词

观眼前之景

怀古人之事

抒一己之怀

“所绘场景”和“诵读提示”示例:长江滚滚东流,奔腾不息,岸边峭壁直穿云霄,波涛拍击,卷起无数翻涌的浪花,场面壮观。诵读时应注意气势磅礴,语调雄浑厚重,气满声高。

教师示范朗诵。

2.请同学们结合诵读提示,通过标注重音[.]、停顿[/]、语速快慢[快慢]、语调[升调↑降调↓平调→曲折调√]、语气节奏[()],完善诵读脚本的设计,并选出代表在班级中示范朗读。

(1)展示最佳脚本;

(2)请设计这份脚本的小组派一位代表朗诵;

(3)全班同学一起欣赏、点评并再次朗诵。

【学习任务二】披文入情解词意

活动3:作注写笺,鉴赏形象

1.请同学们仿照课本已有的注释,与小组成员合作,另外选择词中你认为最有价值的字或词,为其作注;也可以为课本中已有的注释作笺,体现你的梳理和探究。

注:字词正确的解释,帮助释义,特别是字词背后的情和理。

笺:注解的注解,体现作笺者的梳理和探究。(教师提供表格)

字/词/句

你的“注”或“笺”

“故垒”示例:“故垒”指旧时营垒。“人道是”三字,暗示这里并非历史上发生赤壁大战的古战场遗址,而是湖北黄州一个叫“赤鼻矶”的地方。黄州“赤鼻矶”却冠以“三国周郎”,为的是突出此地的历史意义,借以抒怀。

重点讲解两个:“穿、拍、卷”和“羽扇纶巾”

①“乱石穿空”一句:石“乱”点明江边山崖之险要;“穿”字更是以动感写出山的险峻峭拔;“拍”突出惊涛力度之大;“卷”形象展现浪花的汹涌。三个动词将赤壁之景推向壮丽,推向磅礴。

②“羽扇纶巾”一句:这是形容周瑜的文士打扮,不管周瑜是否曾经作此打扮,如此描写为的是突出他身当大敌时的从容镇静、风流儒雅。

2.请同学们根据表格对比周瑜和词人的形象,概括词人形象的特点。

比较要素

周瑜

苏轼

年龄

24(实际34)

47

婚姻

幸福美满

伴侣相继离世

外貌

姿容雄伟、英气

早生华发

职位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

际遇

功成名就

屡遭贬谪

概括词人形象特点:功业未成、年岁已老、感伤苦闷、失意落寞、壮志难酬、无可奈何

活动4:披文入情,体悟词意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由讨论:苏轼“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感慨究竟是消极情绪的表达还是洒脱的释怀?各小组5分钟后派代表发言。

学生发言结束,教师小结:

1.梳理苏轼主要的人生经历。

名动京师→自请出京→被贬黄州→东山再起→被贬惠州→被贬儋州

2.苏轼同时期创作的作品。

被贬黄州:

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赤壁赋》)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被贬惠州:

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食荔枝》)

被贬儋州: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苏轼人生态度小结:苏轼从小就有“大丈夫当以天下为己任”的入世思想,当这种理想受挫时,自然就会感到“人生如梦”,但他虽然感到人生如梦,却并未因此而否定人生,而是力求自我超脱,始终保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