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65.060.40
54CCSB16
54
西 藏 自 治 区 地 方 标 准
DB54/T0437—2025
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点建设规范
2025-02-19发布 2025-03-19实施
西藏自治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4/T0437
DB54/T0437—2025
目 次
范围 1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术语和定义 1
选址条件 1
田间基础设施建设 1
监测设备及其布局 2
监测设备 2
监测设备布局 3
设备使用与管理 4
设备使用 4
日常管理 4
冬歇期管理 4
附录A(资料性)田间观测场围栏示例图及标识牌悬挂的位置 5
附录B(资料性)田间观测场示例图 5
附录C(资料性)各监测设备基座安装示例图 6
附录D(规范性)气象参数数据统计表 7
附录E(资料性)田间观测场布局示例图 8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西藏自治区农业农村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西藏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西藏自治区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国金、唐浩峰、白玛德西、陈俐、普琼、赵富晓、王建、桑琼、曲索曲珍、
旺杰次仁、李芳、白玲、德庆卓嘎、次仁央宗、黄明、边巴吉巴、向磊、泽仁旺修、张天宇。
DB54/T0437
DB54/T0437—2025
PAGE
PAGE3
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点建设规范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点的选址条件、田间基础设施建设、监测设备及其布局、设备使用与管理等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西藏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点建设。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4182农作物病虫害监测设备技术参数与性能要求。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点:安装有农业病虫害监测仪器设备,通过建设智能化、自动化和常规监测设施设备,获取农作物病虫害田间监测资料的观测场地。
选址条件
农作物病虫害测报点应设在当地主要作物连片种植区、有代表性的品种,常规水肥管理。观测点面积不少于5亩,特殊距离或设置场所要求的监测设备,以主观测场为中心进行延伸建设。要求周围空旷,无强光源干扰,无高大建筑物,无化工、建材、冶炼、矿产等污染源,交通、用电、通讯便捷。
a.田间监测点建设遵循统一规划、因地制宜、规范化、标准化的原则。b.田间监测点建设利用原有公路、机耕路和田间道路、排灌沟渠。
田间监测点所需网络利用现有无线宽带网络、4G/5G网络。
田间监测点四周100m以内无10m以上的高大建筑物或树木遮挡。
田间监测点选址建设在主要监测作物的核心种植区,具有广泛代表性。f.田间监测点选址优先考虑管护能力较好的农业园区,合作社等场所。
田间基础设施建设
测报点内设观测场,观测场四周建有围栏,可采用热镀锌优质钢材等材料,抗腐锈,围栏纵栏间隔
15㎝,高1.5m,横栏3根,分别距地面10㎝、110㎝和120㎝,根据田间地形地貌正方形设置,面积16~
20㎡,设置围栏门,标识牌采用不锈钢材质,固定在醒目位置。仪器设备需安装在水泥浇筑基座上。参见附录A、附录B、附录C。
监测设备及其布局
监测设备
监测的仪器设备包括智能虫情测报灯、远程实时监测设备、田间气象自动观测设备、自动计数性诱监测设备和农作物病虫害监控信息系统。仪器设备参数与性能参照NY/T4182。监测设备支持网关
/5G/4G/网线/网桥/WIFI等选择,远程自动传输数据。监测设备内置定位模块,在PC云端地图中查看设备及数据采集点具体的地理位置,防盗防位移。采用太阳能、蓄电池或农业用电供电,连续阴雨条件下正常工作≥30天。设备具有避雷和抗风支撑装置,正常使用寿命超过5年。
智能虫情测报灯
光源:为20W黑光灯,波长365nm,灯管与地面距离为1.5m,灯管依据产品使用寿命及时更换。
整体结构:采用304不锈钢材质或不锈钢喷塑,撞击屏互成120度夹角。
虫体处理:远红外虫体处理,仓温度85±5℃,虫体处理致死率≥98%,虫体完整率≥95%,实现虫体98%以上的分散平铺。
图像采集:内置高清工业照相机,图像像素≥2000万,保证目标昆虫鉴别特征清晰可辨;操作屏幕≥7寸触摸屏,能自动拍照和手动拍照,并可通过PC机、手机等终端进行远程控制。
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14T 3244-2025 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服务规范.docx
- DB15T 3945-2025 白鲜林下生态种植技术规范.docx
- DB15T 3946-2025 白鲜-玉米间作生态种植技术规范.docx
- DB15T 3947-2025 牛膝-北沙参轮作生态种植技术规范.docx
- DB15T 3948.1-2025 药用植物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 第1部分:窄叶蓝盆花.docx
- DB15T 3948.2-2025 药用植物工厂化育苗技术规程 第2部分:蓝刺头.docx
- DB15T 3953-2025 农畜产品追溯服务流程规范.docx
- DB15T 3956-2025 森林(草原)火灾人工增雨(雪)作业规范.docx
- DB15T 3959-2025 预制菜冷链配送技术规范.docx
- DB34T 1911-2025 大豆疫霉根腐病测报调查技术规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