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的开题报告.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的开题报告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的开题报告

摘要:本文以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词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南渡前后的词风变化。通过对李清照词作的深入分析,揭示了南渡前后其词风从清丽婉约到悲凉沉郁的转变,以及这一转变背后的历史、社会和个人原因。文章首先对李清照的生平和创作背景进行了概述,接着分析了南渡前后李清照词作在题材、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的差异,最后探讨了李清照词风转变的原因及其对后世词坛的影响。本文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李清照的词作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同时为研究南渡时期词坛的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李清照作为宋代词坛的翘楚,其词作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她的词作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而且深刻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词人的内心世界。南渡时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巨大变迁,李清照的词风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旨在探讨李清照南渡前后词风的变化及其原因,以期对李清照的词作及宋代词坛的发展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一章李清照生平及创作背景

1.1李清照的生平

(1)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出生于公元1084年,卒于公元1155年,是中国宋代著名的女词人,被誉为“词中之冠”。她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当时的进士,母亲王氏亦通文学。李清照自幼聪颖,才华横溢,尤其在诗词方面展现出非凡的天赋。她的词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生活体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2)李清照的生平可分为三个阶段:早年、中年和晚年。早年时期,她与丈夫赵明诚共同生活,两人志同道合,共同研究文学艺术。这一时期,李清照创作了大量清新脱俗的词作,如《如梦令》、《声声慢》等,展现了她的才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中年时期,因丈夫去世,李清照的生活陷入困境,词风也逐渐转向深沉。晚年时期,李清照流离失所,颠沛流离,词作中充满了对逝去岁月的怀念和对生活的无奈。

(3)李清照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词作不仅体现了她个人的情感世界,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例如,她的《如梦令》中“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一句,既表现了词人对逝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也透露出她对现实生活的无奈。此外,李清照在词中多次提及自己的身世遭遇,如《武陵春》中的“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些词句都深刻地揭示了词人的内心世界。

1.2李清照的词作背景

(1)李清照的词作背景主要可以分为宋代词坛的整体氛围、家庭影响以及个人经历三个方面。宋代是词的黄金时代,词坛上涌现出许多杰出词人,如苏轼、辛弃疾等。这一时期的词风以豪放派和婉约派为主,李清照的词作虽然属于婉约派,但她在继承前人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据统计,宋代词人约有2000余人,其中女性词人不足10%,而李清照在女性词人中更是独树一帜。

(2)李清照的家庭背景对她的词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父亲李格非是北宋末年的进士,母亲王氏也是一位才女。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李清照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文学教育,对诗词、书画等艺术形式有着浓厚的兴趣。她的丈夫赵明诚也是一位文学家,两人共同研究文学艺术,相互影响,共同进步。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整理了丈夫的遗稿,并撰写了《金石录》一书,这为后世研究宋代文学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3)李清照的词作背景还与她的个人经历密切相关。南渡时期,金兵入侵,北宋灭亡,李清照也随之南渡。这段时期,她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词作风格也随之转变。南渡后的词作中,李清照不仅表达了对往昔生活的怀念,还对现实生活的苦难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例如,《声声慢》中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反映了词人在战乱中的孤独与哀愁。这些词作不仅展现了李清照的个人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

1.3南渡前后社会背景

(1)南渡前后,中国经历了自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的又一次重大社会动荡。公元1126年,金兵攻破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导致北宋灭亡。随后,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北宋朝廷南迁至临安(今浙江杭州),史称“南渡”。这一时期,北方大量人口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文化和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据史料记载,南渡后,南方的经济总量一度超过北方。

(2)南渡前后的社会背景中,政治动荡是显著特征。北宋末年,朝政腐败,阶级矛盾激化,加之边疆战事不断,导致国家疲弱。金兵入侵后,北宋朝廷的军事失败和社会动荡进一步加剧。南渡后,南宋政府为巩固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中央集权、整顿财政、加强军事等。然而,这些措施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社会矛盾,政治斗争和军事冲突仍然不断。

(3)南渡前后,文化教育也发生了重大变化。

文档评论(0)

139****8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硕士生导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