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和孩子一起学习《弟子规》
(职工培训中心王彦菊)
古人讲:至乐莫若读书,至要莫若教子。天下事,只有学而知之,没
有生而知之的,所有的孩子都是教出来的。而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性格、
意志、品质、情操、爱好乃至人生观、世界观都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母
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的活教材,孩子都在模仿与记忆,以母
亲的仪表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这叫母仪母教。有人说,一个孩子12岁
以前的问题都可以从父母身上找到答案,特别是他的母亲。作为一个母亲,
我很担心自己会给孩子留下很多问题,毕竟我是第一次当母亲,在教育孩
子的问题上没有什么经验,而这件事又容不得我犯错误否则会遗患无穷。
一、我选择《弟子规》作为孩子家庭教育的标准
《弟子规》是古代的训蒙文,在中国传统社会是每一个家庭训蒙养成
的读本,就是对小孩进行启蒙教育的训文。它以“进德学文,知行合一”
为宗旨,有人认为《弟子规》是中国传统家教、家规、家训的集大成者。
它只有1080个字,360句,但是用这么简短的话,就把中国传统伦理道
德的精髓,概括得淋漓尽致。它是我们祖宗5000年来留下的价值观。《弟
子规》总叙讲:“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这是出自《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孔子教弟子的科目: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从这些论述不难看出,在修养德行方面所有的经典论述都是让人有很高的
道德
推荐精选
水准,这是一个人获得幸福和成功的根基。现代社会推崇价值观多元化,
有人学习了很多知识,不重视品行教育,价值观错误,有才无德不仅会威
胁社会也会给自己带来极大的痛苦。我为什么会选择《弟子规》来做孩子
做人做事的标准呢?一是因为《弟子规》是古圣先贤经过实践总结经验和
教训留给后代的教诲,依照其奉行能使我们的教育少走很多弯路;二是《弟
子规》作为儒家文化的经典,学校要求每个学生都要熟读熟背,在家庭教
育中依照《弟子规》能使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一脉相承。在新加坡、韩国、
日本以及台湾地区,利用旧语言,融入新思想,结合教育、舆论、法律等
手段,培育新道德、新文化、新秩序,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台湾学校教
导学生恪守礼、仪、廉、耻;韩国校园常见仁、义、礼、智、信的标语;
新加坡则提倡忠、孝、仁、爱等。这些传统道德语言在经过现代价值内涵
的包装后成为家庭教育和学校课堂教育的必修内容,成为大众易懂、易记、
真信、真用的行为规范。中国大陆无疑是中华文化的主体,《弟子规》的
教育就是要让孩子从小要有很好的良善教育,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用中华
传统文化给孩子培植道德的理念、正确处事待人的态度,让她奠定德行的
根基,将来,无论走到世界的任何角落都不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曾受
过中华文化的熏陶,她的人生和事业就有了根基,所谓“修德立业”。不
仅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还要懂得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将来做一个对国家、
对社会、对家庭有用的人。
二、与其“教”孩子学,不如和孩子一起学
推荐精选
俗话说“教儿教女先教己”,无论孩子还是父母每一个人都应该是受
教育者。而我们社会当中流行着这样一种看法:学习是孩子们的事情,我
们做家长的只要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以及必要的督促即可。用《弟子规》
来教育孩子也同样,只要督促他背会背熟就行了,但是不久就发现:孩子
背的挺好但就是一条也做不到,所以纷纷抱怨:《弟子规》不是灵丹妙药,
孩子学了没有什么长进。实际上不是《弟子规》不灵,根本原因在于父母
没有真正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是《弟子规》的学生,我们这一代人缺少传
统经典教育,就我个人而言,初次读到《弟子规》时感慨万千,我自己从
小接受的是正规教育,但从来没有接触过《弟子规》,通过它解决了很多
长期困扰我在做人做事方面的问题,这也许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很多人迫切
需要解决的问题,都知道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教,现代人做人的标准也越
来越难统一,社会道德底线一次次受到威胁和挑战,德行教育的失败是我
们这个时代最严重的社会问题,《弟子规》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行为处事标
准,我对照《弟子规》发现自己差得很远,没有做到基本的为人处事规范,
并且坏习性已经形成。要想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去教育我的孩子,她怎么能
够心服口服?孔子曾说过:“己身正,不令而从;己身不正,虽令不从。”
教育就是要“正己化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