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海岸地貌一轮复习
第2页海岸地貌--基本定义海岸地貌就是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分为海蚀地貌和海积地貌。
第3页海岸的类型--基岩海岸特点:1.以坚硬的岩石为主;2.岸坡坡度较大,陡峭,坡陡水深,多海蚀地貌;3.海岸线较曲折,有岬湾,岬角突出海面、海湾深入陆地;4.附近多礁石,岛屿;利用:港湾适合建设港口、旅游。
第4页海岸的类型--砂质海岸特点:1.潮间带底质主要为沙砾,堆积性海岸,往往形成沙堤、沙坝、沙丘等地貌。2.堆积物颗粒通常较粗,向海洋缓缓倾斜3.砂质海岸沙滩细软、阳光明媚、海水清澈、环境优美;4.波浪的长期作用下形成的相对平直岸线;利用方式:适宜旅游开发,如海滨浴场。
第5页海岸的类型--淤泥质海岸特点:1.多分布在有大量细颗粒泥沙输入的大河入海口沿岸或平原地区;2.泥沙沉积物长期在潮汐、径流等动力作用下形成的开阔岸线;3.滩涂宽阔,水浅滩平,便于围塘;4.海岸物质的组成以淤泥为主,颗粒较细,且宽度大、坡度小、海岸线平直,土质肥沃利用方式:养殖池塘、盐场。
第6页海岸的类型--生物海岸特点:1.红树林海岸:植物与泥沼相结合。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较低纬度的海岸低洼地带;珊瑚礁海岸:由生物堆积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特殊海岸,常发育在热带基岩海岸边缘;贝壳堤海岸: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2.资源丰富,环境脆弱,奇特珍稀,多被选划为海洋自然保护区等保护区域;利用方式:红树林海岸:抵御风浪、保护沿海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海洋防灾减灾;珊瑚礁海岸:保护海岸、抵抗海浪。
第7页海蚀地貌在岩石海岸,波浪不断击打、侵蚀岩壁,使海岸后退。受海浪等的侵蚀作用,海岸岩石逐渐形成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地貌。
一、海岸地貌2.分类与景观界线;纬线纬线是中侵蚀地貌海蚀穴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平台ABCD
第9页海积地貌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如海滩、沙嘴、离岸堤、水下沙坝等。
第10页海积地貌--贝壳堤(新课标全国文综Ⅰ)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A.向陆地方向推进B.向海洋方向推进C.位置稳定 D.反复进退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A.形成新的贝壳堤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C.形成河口三角洲D.迫使河流改道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第11页海积地貌--潟湖材料一:潟湖(xìhú):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海岸带泥沙的横向运动常可形成离岸坝-潟湖地貌组合。当波浪向岸运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潟湖,在潮流作用下,可以冲开堤坝,形成潮汐通道。材料二:左图为海岸地貌分布图;右图为美国东部某海岸地貌图,图中①、②为三角洲。(1)简述①、②两处三角洲的形成原因。①处三角洲是河流携带泥沙在入海口沉积形成②处三角洲涨潮时潮水携带泥沙沉积形成
第12页海积地貌--潟湖材料一:潟湖(xìhú):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海岸带泥沙的横向运动常可形成离岸坝-潟湖地貌组合。当波浪向岸运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潟湖,在潮流作用下,可以冲开堤坝,形成潮汐通道。材料二:左图为海岸地貌分布图;右图为美国东部某海岸地貌图,图中①、②为三角洲。(2)根据图说明潟湖的形成过程。沿岸流或波浪携带泥沙在海湾地区外部堆积形成沙嘴;随着沙嘴进一步发展,使得海湾和海洋分离,原先的海湾变成潟湖。
第13页海积地貌--潟湖材料一:潟湖(xìhú):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海岸带泥沙的横向运动常可形成离岸坝-潟湖地貌组合。当波浪向岸运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潟湖,在潮流作用下,可以冲开堤坝,形成潮汐通道。材料二:左图为海岸地貌分布图;右图为美国东部某海岸地貌图,图中①、②为三角洲。(3)潟湖形成之后对沿岸地区带来哪些有利影响。有利于减少风暴潮、海啸、热带气旋的袭击,保护海岸地区;发展海水养殖业;有利于港口建设。
第14页海岸地貌--小结主要地貌地貌特征海岸侵蚀地貌海蚀崖在海浪的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3.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课件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1.pptx
- 3.2 工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课件 高一下学期 地理 人教版(2019)必修二.pptx
- 3.2 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课件 高一下学期 地理 湘教版(2019)必修二(1).pptx
- 3.2 海水的性质 课件高一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pptx
- 3.2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pptx
- 3.2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课时2)课件-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pptx
- 3.2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课件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二.pptx
- 3.3 服务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课件高一下学期 地理 人教版(2019)必修二.pptx
- 4.1 交通运输与区域发展课件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pptx
- 4.2.1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 说课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