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浅论李清照词中的愁苦情绪。.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

毕业设计(论文)报告

题目:

浅论李清照词中的愁苦情绪。

学号:

姓名:

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

起止日期:

浅论李清照词中的愁苦情绪。

摘要:李清照作为宋代著名女词人,其词作情感丰富,愁苦情绪尤为突出。本文从李清照词中的愁苦情绪出发,分析了其产生的原因、表现手法以及情感价值。通过对李清照不同时期词作的分析,揭示了其愁苦情绪的演变过程,探讨了其词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与影响。本文认为,李清照词中的愁苦情绪既是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也是对时代变迁的反思,具有深刻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其词作情感真挚,语言优美,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李清照的词作中,愁苦情绪贯穿始终,成为其词作的一大特色。本文旨在探讨李清照词中的愁苦情绪,分析其产生的原因、表现手法以及情感价值,以期为李清照词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社会动荡的时代,李清照身处其中,其词作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个人经历和文学传统等多个角度,对李清照词中的愁苦情绪进行深入剖析。

一、李清照词中愁苦情绪的产生原因

1.1历史背景对愁苦情绪的影响

(1)宋代是一个文化繁荣、社会动荡的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变革给李清照的词作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从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金兵南侵,国家动荡不安,民众生活困苦。据统计,北宋末年至南宋初年,全国人口锐减,经济严重萎缩。这种历史背景使得李清照的词作中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人民苦难的同情。例如,在她的《如梦令》中,有“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通过“雨疏风骤”的描绘,反映了战乱中人们的苦难生活。

(2)在宋代,女性地位相对较低,尤其是对于像李清照这样出身名门望族的女子来说,婚姻往往成为她们命运的转折点。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早逝,她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这种个人经历也加深了她的愁苦情绪。据史料记载,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时,赵明诚已官至侍郎,两人生活优渥。然而,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家境一落千丈,生活陷入困境。这种生活剧变使得她在词作中流露出对逝去爱情的怀念和对孤独生活的感慨。

(3)李清照生活在儒家文化盛行的时代,儒家思想强调“忠孝节义”,对女性的束缚尤为严重。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李清照的愁苦情绪不仅源于个人遭遇,也反映了女性在封建礼教下的无奈和悲哀。据《宋史》记载,宋代女子结婚后,要遵守“三从四德”,即“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这种严格的道德规范使得女性在婚姻、家庭中处于弱势地位,李清照的词作中多次体现出对这种束缚的反抗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1.2个人经历与愁苦情绪的关联

(1)李清照的个人经历与其愁苦情绪紧密相连。她出生于一个文学世家,父亲李格非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母亲也是才女。然而,她的童年并不幸福,父母早逝,她不得不承担起抚养弟弟的重任。据《宋史》记载,李清照的母亲在她年幼时便去世,这使得她从小就失去了家庭的温暖。在《如梦令》中,她写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这里的“昨夜雨疏风骤”不仅是对自然景象的描绘,更是对个人遭遇的隐喻,表达了她对逝去亲人的深切怀念。

(2)李清照的婚姻生活同样充满了悲剧色彩。她与赵明诚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然而,丈夫早逝,她被迫独自面对生活的艰辛。赵明诚去世后,李清照家境一落千丈,生活陷入困境。据《宋史》记载,赵明诚去世时,李清照年仅三十岁,正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然而,丈夫的去世让她不得不承担起抚养子女的责任,生活的重担使得她的愁苦情绪愈发浓厚。在《武陵春》中,她写道:“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这里的“物是人非事事休”表达了她对逝去爱情的无尽哀愁。

(3)李清照的晚年生活更是凄凉。金兵南侵,南宋政权动荡,她不得不四处迁徙,生活颠沛流离。据《宋史》记载,李清照晚年流离失所,生活困顿。这种生活境遇使得她的愁苦情绪达到了顶点。在《声声慢》中,她写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里的“寻寻觅觅”和“凄凄惨惨戚戚”生动地描绘了她晚年生活的孤独与凄凉。此外,李清照在晚年还创作了大量的诗词,通过这些作品,我们可以看到她内心深处的愁苦情绪,以及对逝去岁月的深深怀念。据统计,李清照晚年创作的诗词中,超过半数涉及愁苦情绪的表达。

1.3文学传统对愁苦情绪的传承

(1)李清照的词作深受文学传统的影响,尤其是对唐宋词坛的继承与发展。在唐代,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其情感表达多以豪放、奔放为主,而到了宋代,词的发展逐渐转向细腻、含蓄。据统计,宋代词作中,描写愁苦情绪的作品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李清照的词作正是在这样的文学传统中孕育而生,她的愁苦情绪既有对前人词风的继承,又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7****31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大学本科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