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ICS65.020.01CCSB04
34
安徽省地方标准
DB34/T4313—2022
农作物病虫害信息智能采集技术规范
(水稻类)
Rulesforintelligentcollectionofcropdiseasesandinsectpestsinformation
(forRice)
2022-10-26发布2022-11-26实施
安徽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4/T4313—2022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提出。
本文件由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安徽省植物保护总站、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何振辉、方向群、罗定荣、韦刚、吴德银、胡海瀛、邱坤、王蓓蓓、陈天娇、陈红波、李瑞、马洪管、倪静、王军、钱志恒、马骥、黄茂、刘廷府、汪明、赵其苍、胡佳贵、李玉平、夏海生、陈玉立、裴吉兵、秦青龙、高宗仙、杜亮、张蒙。
DB34/T4313—2022
1
农作物病虫害信息智能采集技术规范(水稻类)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水稻常见病虫害信息智能采集要求、智能采集对象和方法、信息提交等主要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农作物病虫害智能采集设备对水稻常见病虫害信息的智能采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信息智能采集设备Intelligentcollectionequipmentofinformation
通过无线摄像头、环境传感器、智能信息终端装置和组件等进行图像、温度、湿度、地理位置等农作物病虫害相关信息的采集,实现农作物病虫害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并可通过相关通讯协议上传到网络服务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和结果反馈的成套化设备。
3.2
信息智能采集Intelligentcollectionofinformation
使用农作物病虫害信息智能采集设备对农作物不同病虫害发生情况或危害症状等图像,及采集点的温度、湿度、地理位置等病虫害相关信息进行采集、传输、分析和反馈。
3.3
代表性田块Representativefield
水稻种植区域内,能代表当地不同品种、种植模式、生育期及施肥水平的类型田,每块田面积不少于667m2。
4信息智能采集要求
4.1采集时间
病虫害信息智能采集全天均可进行,应避免强光、弱光,或稻株上有露水、雨水时操作。
4.2采集部位
采集时,镜头对准水稻病虫害发生为害部位,调整信息智能采集设备,确保拍摄画面清晰。
4.3采集方向
采用顺光采集,光线较强时需遮挡光线再进行采集。
5信息智能采集对象和方法
2
DB34/T4313—2022
5.1稻飞虱
5.1.1采集时期与次数
水稻返青期至黄熟期进行,每5天采集1次。
5.1.2采集方法
选择代表性田块,采取双行平行跳跃式取样方法,进行10点取样,每点采集2丛水稻,每丛采集不少于1张图片。采集时,在水稻中下部一侧镜头与地面呈平行至向下30°角,取景宽度约30cm。
5.2稻纵卷叶螟
5.2.1采集时期与次数
田间始见稻叶被害开展采集,至水稻灌浆期结束,每5天采集1次。
5.2.2采集方法
选择代表性田块,采取双直线跳跃式取样10点,每点采集不少于1张图片。采集时,镜头在水稻顶部30cm高处俯视,与地面呈向下45°至60°角,取景宽约30cm。
5.3水稻纹枯病
5.3.1采集时期与次数
发病初期至乳熟期开展采集,每5天采集1次。
5.3.2采集方法
选择代表性田块,采取直线5点取样,每点采集不少于1张图片。采集时,从水稻中下部一侧镜头与地面呈平行至向下30°角,取景宽度约30cm。
5.4稻瘟病
5.4.1采集时间与次数
稻叶瘟从发病初期至破口期开展采集;穗颈瘟从齐穗至病情稳定期开展采集。每5天采集1次。
5.4.2采集方法
选择代表性田块,在近田埂的第2行~3行,采取直线5点取样,每点拍摄不少于1张图片。采集时,镜头在水稻顶部30cm高处俯视,与地面呈向下45°至60°角,取景宽度约30cm。
6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34_T 4251.1-2022 低运量导轨式胶轮系统设计规程 第1部分:导轨梁式.docx
- DB34_T 4163-2022 透水水泥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docx
- DB34_T 4164-2022 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规程.docx
- DB36_T 2033.1-2024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规范 第1部分:市级.docx
- DB34_T 4278-2022 电梯使用安全标志与标识.docx
- DB36_T 2033.2-2024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数据库规范 第2部分:县级.docx
- DB34_T 4293-2022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docx
- DB34_T 4289-2022 城镇检查井盖安装管理技术规程.docx
- DB34_T 4240-2022 第三方血液检测机构服务规范.docx
- DB34_T 4291-2022 城市再生水处理厂工程技术标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