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3.1 太阳系大家庭 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docx

3.1 太阳系大家庭 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核心素养导向

3.1太阳系大家庭

核心概念:

宇宙中的地球--9.5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⑤比较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大小,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描述太阳系八颗行星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太阳和围绕着它运动的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小行星、彗星、流星等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科学思维:

感受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会更加深化

探究实践:

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能根据资料提炼太阳系的相关信息;能够根据资料提炼太阳系的相关信息

态度责任:

认识到再讨论交流中对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对于丰富、修正、完善原有的认识是必要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难点:学会从收集、处理、完善信息的科学学习过程中认识太阳系。

教具学具

为学生准备:太阳系的基本资料单、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5分钟)??

一、情境导入:应聘小小讲解员(5分钟)?

1.(播放天文馆穹顶视频)同学们,刚刚收到一份特别的通知——(展示虚拟招聘海报)天文馆招募太阳系展厅讲解员!你们想不想成为科学传播小达人?

2.要胜任这个岗位,我们需要准备哪些知识呢?开动脑筋想一想。

(预设:得知道太阳系有哪些星球!要了解行星怎么排列的...)

3.(板书学生回答)很好!看来大家已经抓住了关键——认识太阳系的家庭成员。今天我们就来绘制这个大家庭的图谱。引出课题《太阳系大家庭》

(设计意图:通过情境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其思考讲解员必备知识,聚焦太阳系成员,为绘制图谱奠定基础,培养科学探究意识。)

探索1:初识太阳系成员(10分钟)?

1.(举起资料卡)每个小组都拿到了宇宙档案袋,现在请完成两个任务:

用思维导图给天体分类(恒星/行星/卫星等)

用红笔标出太阳的特殊之处

(学生分组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2.(轻敲投影仪示意暂停)老师发现第3组有个有趣的分类——他们把冥王星单独列出来了,能说说原因吗?

(预设:资料里说冥王星被降级成矮行星了,所以不能和八大行星放在一起。)

3.非常严谨!2006年科学家制定了新标准(展示轨道清理示意图),就像体育比赛有规则,科学分类也需要统一标准。这告诉我们...

(预设:科学知识会更新)

没错!就像拼图,新发现会让我们看得更完整。(指向板书)现在哪个数据最能说明太阳是家长?

(预设:(翻资料)太阳质量占整个太阳系的99.86%!)

5.惊人的数字!如果太阳是个100斤的西瓜,所有行星加起来只相当于4颗葡萄。(学生惊叹)这就是引力的来源。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任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运用思维导图分类天体,培养合作与思维能力。借助冥王星案例,讲解科学分类标准,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动态性。通过太阳质量占比的直观比喻,揭示太阳的引力作用,加深学生对太阳系结构的理解,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三、探索2:绘制太阳系全家福海报(15分钟)?

1.现在我们要把知识变成可视化作品。(展示样图)每组需要:

①用比例尺呈现大小关系(提示:若太阳画成苹果,地球只有芝麻大)

②用不同颜色区分行星类型

③标注至少3个科学冷知识

(学生热烈讨论绘制,教师分发行星贴纸辅助)

2.你们为什么在彗星后面画了两条尾巴?

(预设:资料说彗星有尘埃尾和离子尾,太阳风让它们背对太阳!)

3.讲解彗星。太棒了!这就是科学阅读的力量。(投影彗星轨道动态图)注意哦,当彗星远离太阳时,尾巴会...

(预设:变短)

4.哪个组遇到了困难?

(预设:海王星应该画在天王星外面吗?课本插图像是挨着的...)

5.好问题!(播放行星轨道模拟)其实它们平均距离相差10亿公里,相当于上海到北京往返1300次!(学生哗然)所以海报要体现空间感。

(设计意图:通过绘制太阳系可视化作品,引导学生运用比例尺、颜色等工具呈现天体特征,培养动手与科学表达能力。借助彗星尾巴、行星距离等讨论,解决学生疑惑,强化科学知识理解。鼓励学生分享科学冷知识,提升科学阅读与探究能力,增强空间感与科学思维。)

四、展示与修正(8分钟)?

1.现在进入科学评审会环节。哪个小组愿意分享,其他组担任天文顾问。

2.真是火眼金睛!让我们对照NASA最新照片(切换投影),哪些细节需要完善?

(预设:行星笑脸排列是假的,实际不在一条直线上)

3.了不起的发现!这正是科学家反复验证的过程。(展示旅行者号照片)也许未来的探测器会揭开更多奥秘,比如...

(预设:发现新的矮行星!找到有生命的星球!)

(设计意图:通过“科学评审会”环节,引导学生分享作品并互评,培养科学严谨态度。借助NASA照片对比,强化学生对太阳系真实结构的认识,激发科学探索精神。)

五、总结延伸(2分钟)?

1.(指向星空幕布)今夜仰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