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古文常识与应用考点试题及答案.docx

古文常识与应用考点试题及答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文常识与应用考点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下列词语中,不属于古代汉语四声范畴的是:

A.上声

B.去声

C.入声

D.阳声

参考答案:D

2.“之”、“乎”、“者”、“也”在古文中称为:

A.助词

B.连词

C.叹词

D.形容词

参考答案:A

3.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是:

A.“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B.“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D.“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参考答案:B

4.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实词的是:

A.“之”

B.“乎”

C.“者”

D.“也”

参考答案:D

5.古文中“曰”、“云”、“言”等字通常表示:

A.叹词

B.助词

C.动词

D.连词

参考答案:C

6.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是:

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B.“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C.“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D.“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参考答案:B

7.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虚词的是:

A.“之”

B.“乎”

C.“者”

D.“也”

参考答案:B

8.古文中“者”、“也”、“矣”等字通常表示:

A.叹词

B.助词

C.动词

D.连词

参考答案:B

9.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是:

A.“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B.“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C.“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D.“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参考答案:C

10.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实词的是:

A.“之”

B.“乎”

C.“者”

D.“也”

参考答案:A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古文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A.对偶

B.排比

C.夸张

D.借代

参考答案:ABCD

2.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

A.“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B.“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D.“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参考答案:ABCD

3.古文中常用的助词有:

A.“之”

B.“乎”

C.“者”

D.“也”

参考答案:ABCD

4.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的是:

A.“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B.“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C.“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D.“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参考答案:ABCD

5.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虚词的是:

A.“之”

B.“乎”

C.“者”

D.“也”

参考答案:ABCD

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古文中“之”、“乎”、“者”、“也”等字通常表示叹词。()

参考答案:×

2.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借代修辞手法的是“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参考答案:√

3.古文中“者”、“也”、“矣”等字通常表示动词。()

参考答案:×

4.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参考答案:√

5.下列词语中,属于古代汉语实词的是“之”、“乎”、“者”、“也”。()

参考答案:√

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25分)

1.题目:简述古代汉语中“四声”的概念及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答案:古代汉语中的“四声”指的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这是汉语声调的基本分类。在诗歌创作中,四声的运用对于音韵美有着重要的影响。平声通常给人以平稳、庄重的感觉,上声给人以高扬、激昂的感觉,去声给人以急促、果断的感觉,入声则给人以短促、沉闷的感觉。诗人通过巧妙地运用四声,可以使诗歌的节奏更加鲜明,音韵更加和谐,从而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

2.题目:解释“借代”这一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其在古文中的应用。

答案: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指的是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在古文中,借代手法广泛运用,如用“剑”代指英勇,用“马”代指速度,用“江”代指广阔。例如,在《滕王阁序》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中的“孤鹜”就是借代,用“孤鹜”来代指孤独的鸟,以此描绘出一幅宁静、高远的秋景。

3.题目:简述古文中对偶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在文学作品中的运用。

答案:对偶是古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手法,它通过两个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词组或句子,表达相对或相似的意思。对偶的特点是形式整齐、音韵和谐、意义相对。在文学作品中,对偶的运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文辞更加优美。例如,在《庐山谣》中,“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就是对偶的典型例

文档评论(0)

媛媛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