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5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选择题专项练十含解析.doc

2025高考历史二轮专题训练选择题专项练十含解析.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选择题专项练(十)

(15分钟48分)

1.有学者认为,西周通过“封建”与各地存留的氏族势力共享政治权利、经济利益,通过怀柔政策实现与地缘的整合。这反映出()

A.宗法观念使国家长盛不衰

B.血缘政治的时代特点

C.贵族特别的政治地位

D.分封制加强了对全国掌握

【解析】选D。通过材料可知“封建”即实行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制与残留的氏族势力妥协,从而达到巩固国家政权、加强对全国掌握的目的,答案为D。材料没有体现宗法制思想,排解A。材料体现的是“封建”的作用,不是血缘政治的时代特点,B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贵族特别的政治地位,C错误。

2.战国时,封君在其封邑之内有征收税租的特权,但必需接受国君的命令;赵、秦等国封君的“相”往往由国君从中心派遣到封邑,并由“相”主管治理和把握兵权。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不断完善

B.国家集权趋势开头消灭

C.分封制土崩瓦解

D.周王失去了“天下共主”地位

【解析】选B。依据材料“但必需接受国君的命令”“往往由国君从中心派遣到封邑,并由‘相’主管治理和把握兵权”可知,战国时期国君把握官员的任免权,强调的是国君的权力开头集中,即国家集权趋势开头消灭,B正确;专制主义中心集权制度不断完善是在秦朝以后,A错误;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这一时期国家集权趋势的消灭,没有涉及分封制的土崩瓦解,C错误;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渐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但材料没有强调相关内容,D错误。

3.中国自古以农立国,农业的进展离不开水利工程的兴建。下表是关于唐朝水利工程(单位:个)的兴建状况,这可以用来说明()

长江以北

长江以南

中唐以前

中唐以后

中唐以前

中唐以后

98

29

23

938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B.中唐以后政府重视精耕细作

C.政局变化影响农业生产

D.长江以南成为粮食的主产区

【解析】选C。依据材料可以看出中唐前后江北和江南水利工程数量变化对比明显,联系所学学问可知中唐以后北方政局混乱,影响了农业生产的进展,南方相对安定,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进展,故选C。

4.顾炎武是实学思想的著名代表和集大成者,他认为做学问必需杜绝空谈,要留意理论转化,要提炼总结出匡时济世、救国救民的方略,这一观点()

A.受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

B.抨击了君主专制的腐朽

C.继承与进展了儒家思想

D.促进了政治制度的改革

【解析】选C。明代的顾炎武主见经世致用,实际上仍旧是对儒家思想的继承和进展,C正确;经世致用思想与西学东渐思潮无关,故A排解;材料中无法体现抨击君主专制,排解B;材料没有涉及“政治制度的改革”,故D排解。

5.据统计,在1840—1911年,从中国迁出的人口在1000万以上,但每年平均20万的数字只占1亿总人口的0.2%,除了对集中输出的地区会有较大影响外,在缓解全国人口压力方面所起的作用极其有限。这主要是由于()

A外国资本主义加紧对中国经济侵略

B.近代中国半封建化日益加深

C.自然经济仍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D.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进展缓慢

【解析】选C。材料表明1840—1911年从中国迁出的人口较少,在缓解全国人口压力方面所起的作用极其有限,结合所学学问可知,这与当时自然经济仍在中国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人们安土重迁有关,C正确;A、B与材料主旨不符,排解;近代民族资本主义进展速度与人口迁出没有因果关系,排解D。

6.关于新文化运动,陈独秀作过如此解释:“新文化运动影响到产业上,应当令劳动者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令资本家要把劳动者当作同类的‘人’看待,不要当作机器、牛马、奴隶看待。”这体现了陈独秀()

A.鼓动工人投身政治运动

B.主见人性的解放和自由

C.对俄国十月革命的反思

D.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

【解析】选B。据材料“觉悟他们自己的地位”“当作同类的‘人’看待”可知,陈独秀认为劳动者应取得和资本家公平的地位,主见人性的解放和自由,故选B;据材料“影响到产业上”可知,陈独秀是从经济的角度对新文化运动进行解释,并不能体现政治运动,排解A;材料体现的是陈独秀对新文化运动的看法,并未提及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信息,无法体现对其的反思,排解C;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核心内容,材料信息与此无关,排解D。

7.1938年10月,武汉失陷后,滞留在宜昌的大批企业、人员及物资,在民生公司总经理卢作孚的指挥下,冒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耗时数天,转移物资和人员到四川,完成入川任务,此举被誉为“中国实业史的敦刻尔克大撤退”。此大事的意义是()

A.民族工业形成了平衡的工业布局

B.使日军速战速亡中国的打算破产

C.为到来的长久抗战供应物质基础

D.不利于沿海工业的整体协调进展

【解析】选C。由材料“冒着日军的炮火和飞机轰炸,耗时数天,转移物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187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天津卓蹊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IP属地天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20102MADL1U0A9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