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1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练习含解析鲁教版必修第一册.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5-

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过关练]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波和S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①和②之间是古登堡面

C.在深约2900km处横波突然消逝

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2.岩石圈是指()

A.①的顶部 B.②的顶部

C.①和②的顶部 D.③的外部

3.某地地下30km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四周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

B.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

C.P波,上下颠簸

D.S波,左右摇摆

1.C2.C3.C[第1题,由图可知,S波在到达液体处时就消逝了,P波的传播速度也突然降低;①和②之间是莫霍面;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第2题,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组成的,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第3题,P波传播速度快于S波,且S波只在固体中传播。]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下图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加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5.上图中的X处为()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的交界面

D.内核与外核的交界面

4.B5.B[第4题,依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③为内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为纵波;乙波在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降为0,为横波。第5题,X处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即古登堡面。]

读下图,完成6~7题。

6.甲圈层的主体是()

A.河流 B.湖泊

C.冰川 D.海洋

7.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

A.大气 B.水

C.土壤 D.生物

6.D7.D[第6题,甲圈层是水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其水量占地球水量的97%以上。第7题,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生物作为非生物环境以外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地球最活跃的因素。]

读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8~10题。

8.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9.在该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A.瀑布 B.岩石

C.花草树木 D.大气

10.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白()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章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进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8.C9.C10.B[第8题,该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第9题,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第10题,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

11.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单位:千米)图,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所学学问,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________千米。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

(2)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约为________,B处地壳的厚度约为________。

(3)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大陆地壳的厚度要大于大洋地壳。第(2)题,图中等值线的间距为5千米,A位于45千米等值线内,B位于35千米等值线内,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规律,A处数值应大于45千米小于50千米,B处数值应大于30千米小于35千米。第(3)题,由等值线图可知西部、东部数值较大,中部数值较小,整体上由大陆向海洋等值线数值变小。

[答案](1)33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2)45~50千米30~35千米

(3)西部、东部山地比较厚,中部较薄,大陆向海洋的过渡地区较薄

[素养培优练]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12~13题。

eq\a\vs4\al(甲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eq\a\vs4\al(乙月壳与月幔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

12.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都是纵波速度始终大于横波

B.都在地壳以下有突然加速的过程

C.月球表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大于地球表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9****187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天津卓蹊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IP属地天津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20102MADL1U0A9W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