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PAGE
5-
第3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建议用时:40分钟)
[合格过关练]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1~3题。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波和S波波速都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B.①和②之间是古登堡面
C.在深约2900km处横波突然消逝
D.地核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2.岩石圈是指()
A.①的顶部 B.②的顶部
C.①和②的顶部 D.③的外部
3.某地地下30km处发生地震,这时地面上的人、四周不远处的飞鸟和池塘里的鱼,都会感到()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摆
B.先左右摇摆,后上下颠簸
C.P波,上下颠簸
D.S波,左右摇摆
1.C2.C3.C[第1题,由图可知,S波在到达液体处时就消逝了,P波的传播速度也突然降低;①和②之间是莫霍面;上地幔中的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第2题,岩石圈是由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组成的,即软流层以上的部分。第3题,P波传播速度快于S波,且S波只在固体中传播。]
分析地震波波速的变化可以了解地球内部圈层的结构。下图示意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传播速度。读图,回答4~5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地壳,②是地幔,③是地核
B.①层中的地震波波速随深度增加而加快
C.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上升
D.乙波无法通过地幔
5.上图中的X处为()
A.莫霍面
B.古登堡面
C.岩石圈与软流层的交界面
D.内核与外核的交界面
4.B5.B[第4题,依据深度和波速的大小、变化可知,①为地壳和地幔,②为外核,③为内核;甲波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急剧下降,为纵波;乙波在由①层进入②层波速降为0,为横波。第5题,X处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即古登堡面。]
读下图,完成6~7题。
6.甲圈层的主体是()
A.河流 B.湖泊
C.冰川 D.海洋
7.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是()
A.大气 B.水
C.土壤 D.生物
6.D7.D[第6题,甲圈层是水圈,水圈的主体是海洋,其面积约占全球面积的71%,其水量占地球水量的97%以上。第7题,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生物作为非生物环境以外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了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地球最活跃的因素。]
读黄果树瀑布景观图,回答8~10题。
8.该景观图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9.在该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A.瀑布 B.岩石
C.花草树木 D.大气
10.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白()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章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各圈层是独立进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8.C9.C10.B[第8题,该景观图中涉及的圈层有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第9题,生物圈是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第10题,该瀑布的形成说明地球的圈层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它们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迁移与能量转化。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分别是地球内能、重力能、太阳辐射能。]
11.读北美地壳厚度等值线(单位:千米)图,完成下列问题。
(1)依据所学学问,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________千米。大陆地壳厚度与大洋地壳厚度有何差异?
(2)图中A处的地壳厚度约为________,B处地壳的厚度约为________。
(3)北美大陆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世界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千米,大陆地壳的厚度要大于大洋地壳。第(2)题,图中等值线的间距为5千米,A位于45千米等值线内,B位于35千米等值线内,依据“大于大的,小于小的”的规律,A处数值应大于45千米小于50千米,B处数值应大于30千米小于35千米。第(3)题,由等值线图可知西部、东部数值较大,中部数值较小,整体上由大陆向海洋等值线数值变小。
[答案](1)33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
(2)45~50千米30~35千米
(3)西部、东部山地比较厚,中部较薄,大陆向海洋的过渡地区较薄
[素养培优练]
读下面两幅图,回答12~13题。
eq\a\vs4\al(甲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eq\a\vs4\al(乙月壳与月幔地,震波传播速度变化)
12.月球地震波与地球地震波相比较,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都是纵波速度始终大于横波
B.都在地壳以下有突然加速的过程
C.月球表面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大于地球表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4_2025学年高中数学随堂小练2平面向量的运算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doc
- 2024_2025学年高中生物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2.1染色体结构和数目的变异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雅尔塔体系下的冷战与和平第3课美苏争霸3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3.doc
-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三单元西方近代早期的改革第9课欧洲宗教改革1教学教案岳麓版选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专题九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9.1美苏争锋课堂检测含解析人民版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数学第6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6.3.4平面向量数乘运算的坐标表示课堂检测固双基含解析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doc
- 2024_2025学年高中历史第五单元欧洲的宗教改革第2课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1教学教案新人教版选修1.doc
-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测评A含解析湘教版必修2.docx
-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模块检测__合格性学业考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doc
- 2025届高考英语二轮创新复习专题二第二节利用行文手段解题学案含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