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课程设计
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题目名称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场防渗
系统和渗滤液收集系统设计
学生学院环境科学与工程
目录
TOC\o1-3\h\z\u一、前言 2
二、主要设计原始资料 3
(1)垃圾组成成分及基本性质如下: 3
(2)场址选择 3
(3)地形地貌 3
(4)地质构造与地震[1] 3
(5)工程地质岩组[1] 4
(6)水文地质条件[1] 4
(7)气候 5
(8)径流系数 5
(9)标准 5
三、填埋场的选址 5
3.1填埋场的场址选择和所选场址自然条件的评价 5
3.2垃圾填埋工程工艺设计 6
四、垃圾分选初步设计 7
4.1流程图 7
4.2分选工艺设计计算 7
4.2.1垃圾分选厂每小时的处理量 7
4.2.2人工分选 7
4.2.3磁选 8
4.2.4选择性破碎机 8
4.2.5风选 8
4.2.6滚筒部分 8
五、填埋作业工艺 8
六、填埋场的地基与防渗 9
6.1填埋区基底工程 9
6.2填埋场的防渗系统 10
6.3防渗材料 10
6.4防渗系统设计规范 11
七、渗滤液的产生及收集处理 12
7.1垃圾渗滤液概念和来源 12
7.2垃圾渗滤液的水质特征 12
7.3渗滤液收集系统 13
7.3.1收集系统的作用 13
7.3.2收集系统的构造[5] 13
7.4渗滤液的计算 14
7.4.1渗滤液产生量 14
一、前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消费水平的提高,城镇的生活垃圾产生量日渐增加。而目前市内还没哟垃圾无害化处理的工程设施,基本上所有的垃圾都是简易堆放处理,没有进行无害化处理,长期以来,我国绝大部分城市都是采用露天堆放、自然填沟和填沟等方式消纳城市来及,不但侵占了宝贵的土地资源,而且对环境造成了潜在的影响和危害。特别是填埋场的城市垃圾渗沥水,由于没有进行必要的收集和处理,导致水资源及其环境被严重污染的现象普遍存在。在这些卫生填埋场中,一般均设有较完善的防渗系统、渗沥水收集和处理系统、填埋气体导排系统、雨污水分流系统等。但现阶段我国的大部分城市垃圾填埋场,在填埋场场底防渗、填埋气体收集利用、渗沥水收集和处理、填埋作业等,把垃圾填埋作为城镇生活垃圾的一大亮点。
二、主要设计原始资料
(1)垃圾组成成分及基本性质如下:
成分
所占百分比(%)
A:有机物(厨余等)
40
B:无机物(煤渣土砂石等)
35
C:可回收物(玻璃、塑料、金属、织物、废电池等)
25
(2)场址选择:
所选场址位于广东省西部地区的阳江市,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的要求选址。
(3)地形地貌:
阳江市地处祖国大陆东南部沿海,地势自北向南倾斜。从北部中低山、低山区到中部的丘陵区,逐渐过渡为南部开阔的沿海平原区,区内最高峰为阳春市鹅凰嶂标高1337.6m。中低山、低山区及岩溶低山峰丛林地貌区,地质灾害较发育。[1]
(4)地质构造与地震[1]:
阳江市地处华夏系构造带西南段,粤桂加里东隆起东缘,吴川-四会断裂带中段,表现为由一系列北东向压扭性断裂、褶皱、侵入岩体和中新生界断陷盆地组成,并构成了阳江地区的地质构造骨架。[1]
新构造形迹普遍显见,主要表现形式以大面积上升运动为主,局部地区在上升过程伴有下降。区域性地质构造较多,且活动较频繁。据《阳江县志》和广东省地震大队编制《广东省地震目录》等资料,本区近期发生地震比较强的有两次;1969年7月26上午6时45分阳江发生6.4级地震;2004年9月18日凌晨2时31分,阳江市平冈镇发生一次4.9级地震。基本地震烈度为Ⅶ度区。[1]
(5)工程地质岩组[1]
(1)松散土层(Ⅰ):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阶地,山间盆(谷)地,低丘缓坡地,中、低山坡脚。物理力学性质极不均一,承载力低。
(2)层状较软变质岩组(Ⅱ):主要分布在北部等地。岩石破碎,节理、裂隙发育,力学强度较低。
(3)层状较软红层岩组(Ⅲ):主要分布于阳春市八甲镇的西侧及松柏镇东侧。岩石易风化,遇水易软化。
(4)层状较硬碎屑岩组(Ⅳ):主要分布于阳春市河塱、石望、春湾、卫国、合水、陂面、春城、三甲等镇。岩石软硬不一,节理裂隙发育,砂岩强度较高。
(5)层状强岩溶化硬碳酸盐类岩组(Ⅴ):主要分布在阳春市河塱、石望、卫国、合水、马水等地。岩溶发育,弱风化岩石强度大。
(6)块状较硬~坚硬侵入岩组(Ⅵ):主要分布在阳东、阳西县等镇。新鲜岩石致密坚硬,力学强度高,但岩石风化强烈,风化裂隙发育,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