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经别
定义
十二经别,又称“经别”,是从十二经脉别行分出,深入躯体深部,循行于胸腹及头部的支脉。
首载
首载于《灵枢·经别》。
十二经别的循行分布特点
分布特点
十二经别,多分布于肘膝、脏腑、躯干、颈项及头部。
循行分布特点
可用“离、入、出、合”加以概括。
①十二经别循行,多从四肢肘膝以上部位别出,称为“离”;
②走入体腔脏腑深部,呈向心性循行,称为“入”;
③然后浅出体表,而上头面,称为“出”;
④阴经的经别合于相表里的阳经经别,然后一并注入六条阳经,称为“合”。
六合
每一对相表里的经别组成一合,十二经别分手足三阴、三阳组成六对,称为“六合”。
十二经别的生理功能
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内的联系
联系
十二经脉中阳经为表、阴经为里,在循行分布和功能活动上,表里两经关系密切,经别则加强了这种联系。
表现
主要表现于十二经别进入体腔后,①表里两经的经别是相并而行的,②大多数经别都循行于该经脉所“属络”的脏腑,③特别是阳经经别全部联系到与本经有关的脏与腑;④浅出体表时,阴经经别又都合入阳经经别,一起注入体表的阳经,加强了十二经脉表里经之间的关系。
加强体表与体内、四肢与躯干的向心性联系
向心性联系
十二经别一般都是从十二经脉的四肢分出,进入体内后又都呈向心性运行,扩大了经络的联系以及加强由外向内的信息传递。
加强足三阴、足三阳经脉与心脏的联系
与心联系
足三阴、足三阳的经别循行过腹、胸,除加强了腹腔内脏腑的表里联系外,又都与胸腔内的心脏相联系,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提供了理论依据。
加强了十二经脉和头面部的联系
头面部联系
十二经脉主要是六条阳经分布于头面部,而十二经别中六条阳经及六条阴经的经别均上达头面部。这样加强了十二经脉对头部的联系,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的理论提供了经络结构上的支持。
意义
为近代发展的耳针、面针、鼻针等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扩大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
主治范围
十二经别的循行,使十二经脉的分布和联系的部位更加广泛,从而也扩大了十二经脉的主治范围。
举例
足太阳膀胱经不经过肛门,但是其经别却“别入于肛”,故足太阳膀胱经的某些穴位如承山、承筋等,可治肛门疾病。
经筋
定义
十二经筋,又称“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濡养筋肉骨节的体系,附属于十二经的筋膜系统。
十二经筋的循行分布特点
循行特点
十二经筋的循行特点可以用“结、聚、散、络”加以概括。所谓“结、聚、散、络”,是指十二经筋起于四肢末端,盘旋结聚于关节,布于胸背,终于头身。
分布特点
从总体分布来看,其循行与十二经脉的体表循行基本一致,但十二经筋走向是从四肢末端向心循行。
十二经筋的生理功能
生理功能
①十二经筋多附于骨和关节,具有约束骨骼、主司关节运动的功能。②十二经筋除附于骨骼外,还满布于躯体和四肢的浅部,延伸十二经脉在体表的循行,加强经络系统对肢体的连缀作用,且深入体内,对脏腑与周身各部分组织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素问·痿论》说:“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皮部
定义
十二皮部,又称“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
分布范围
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体表有一定分布范围,十二皮部就是十二经脉及其所属络脉在体表的分区。
影响因素
皮部受十二经脉及其络脉气血的濡养滋润而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作用
皮部位于人体最浅表部位,与外界直接接触,并依赖布散于体表的卫气,发挥其抗御外邪的作用。
指导意义
观察不同部位皮肤的色泽和形态变化,有助于诊断某些脏腑、经络的病变。
临床应用
在皮肤一定部位施行贴敷、艾灸、热熨、梅花针等疗法,可治疗内在脏腑的病变。这是皮部理论在诊断和治疗方面的应用。
别络
内容
①十五别络,又称“别络”,别络有十五条,即十二经脉各有一条,加之任脉、督脉的别络和脾之大络。②再加胃之大络,也可称为“十六别络”。
作用
别络是络脉的主体,对全身无数细小的络脉起着主导作用。
分支
从别络分出的细小络脉称为“孙络”,分布在皮肤表面的络脉称为“浮络”。
十五别络的循行分布特点
①十二经脉的别络从肘膝关节以下分出后,阴经的别络均络于阳经,阳经的别络均络于阴经。
②别络循行于四肢,或上行头面,或进入躯干,与内脏有某些联系,但均没有固定的属络关系。
十五别络的生理功能
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在体表的联系
作用
阴经的别络走向阳经,阳经的别络走向阴经,具有加强十二经脉表里两经联系的作用,并能通达某些正经所没有到达的部位,可补正经之不足。
区别
别络和经别都有加强表里两经联系的作用,但有一定的区别:
①循行:
a.别络: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下分出,大多分布于体表,虽然也有进入胸腹腔和内脏,但都没有固定的属络关系;
b.经别:多从四肢肘膝关节以上分出,循行多深入体腔内部,尔后浅出体表。
②作用:
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