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小麦赤霉病发生特点及开展多方面科学防治的深度论述
摘要:赤霉病是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本文以小麦赤霉病为研究对象,对该病害的发病条件与发生特点展开详细分析,并从调整种植结构、选用优良品种、加强田间管理、选用高效药剂、利用无人机防治、开展科学防治六个方面,深度论述了如何在遵循“绿色植保、公共植保”理念的基础上,开展赤霉病的防控工作。助力小麦生产在有效控制病害的同时,也能兼顾小麦的生产质量安全与生态环境安全,实现增收、增产、环保的三大目标。
关键词:小麦赤霉病;绿色防控技术;安徽省
赤霉病又名烂穗病,是严重危害小麦正常生产的一种病害。空气中的含水量高低是该种病菌能否快速繁殖的关键。在小麦抽穗、灌浆期间,一旦阴雨日天数超过百分之七十,赤霉病就可能呈现大流行趋势。因此我国南部地区,如长江中下游等地的冬小麦生产区,该病的发生最为严重。为有效开展防治工作,现以重发区域安徽省沿江地区的小麦种植过程为例,针对该病的发生条件、特点及绿色防控技术进行研究总结。
1小麦赤霉病的发病条件与发生特点
1.1小麦赤霉病的发病条件
根据我国农业部发布的一类农作物病虫害条目,小麦赤霉病赫然名列其中,在我国长江中下游等地经常流行危害,尤其以潮湿多雨的温暖地区发病程度最重。赤霉病的子囊壳在土壤水分含量为50%以上、环境温度为7℃以上时有较大的概率成型,一旦气温继续升高,达到12℃,就可孵化成子囊孢子。倘若出现降雨天气,空气湿度进一步增大,孢子就会完全成熟,借助雨水与风力扩散、侵蚀小麦的花药,造成麦穗染病,影响小麦品质与产量。一般情况下,该病可导致小麦减产10%,病害程度越高,减产越多,大流行时病穗率可达100%。此外,感染赤霉病的小麦籽粒不仅色泽变暗,养分含量降低,还会产生毒素,一旦食用就会出现急性或慢性中毒,表现为降低人类的生育与免疫能力,出现恶心、发烧、大出血等症状[1]。
1.2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
1.2.1发生面积广、重发年份频率高、程度重
在我国南方的冬麦区,小麦赤霉病广泛发生。以安徽省为例,由于田间菌源基数充足,符合大流行趋势,气候条件也有利于病菌繁殖,该病害在2010年后的重发年份占据70%以上,并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据有关部门发布的调查数据显示,若不开展防治,2022年的自然发病面积在4100万亩,约占总种植面积的95%,整体呈现发病面积广、重发频率高、病害程度重的特点。
1.2.2区域不同发病轻重不同
由于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的差异,安徽省各个区域的发病轻重呈现较大差异。以沿江各县城为例,北部与中部地区的病害程度较重,南部地区相对较轻,自然条件下,二者的平均病穗率相差10%左右。同时,越是施氮肥量更大、环境较差、难以排水、地势低洼、土壤黏重的地区其发病率更高。
1.2.3品种不同发病轻重不同
目前我国已知的小麦品种数量已经超过1000种,由于所种植的品种不同,其抗病性也不同,因此赤霉病的发病轻重也有所不同。颖壳较厚、耐肥性较差、成熟期较晚的小麦品种更容易发病。常见的高抗病品种有扬麦20、扬麦25、苏麦188等。扬麦20与扬麦25都属于春性多穗中熟类小麦,抗病能力为中等,达到中感状态,其中杨麦25更适合在长江中下游淮河以南的和县种植,扬麦20更适合在宿县、阜阳市种植。
1.2.4播种时间不同发病轻重不同
由于赤霉病的发生与气候、环境直接关联,当环境湿度在70%以下,其菌丝就无法发芽,一旦湿度较高,在80%以上,温度高于28℃,发病率急速攀升。根据往年历史数据,四月中旬左右,随着气温逐渐变暖,小麦进入抽穗开花期时最易发生。因此,即便是播种相同的品种,采取相对一致的田间管理,由于播种时间较早,小麦抽穗、成熟得也越早,其越容易规避易感染阶段,发病可能越低,发病程度也越轻。
1.2.5前茬作物种类不同发病轻重不同
小麦赤霉病的发病轻重也与前茬作物的类型有关。根据现有研究数据显示,在前茬田块或周边田块种植玉米时,病菌更容易附着在玉米秸秆上。随着秸秆粉碎,进行还田,掉落的碎屑与土壤融为一体,病菌逐渐积累,从而使赤霉病的发病概率增大,发生程度更重。与未进行玉米秸秆还田的田块相比,病穗率提高三倍以上。比玉米还严重的是前茬田块种类为水稻,由于稻田收割后土壤较为松散,含有大量残根与秸秆,若直接播种小麦,其均值病穗率提高1%,病情指数提高2级。此外,西瓜茬田块的病穗率要普遍比红芋茬田块低很多。
1.2.6植株长势不同发病轻重不同
植株长势不同也会导致赤霉病的发病程度出现一定差异。赤霉病菌不仅能在病残体上越夏,还能越冬生活,经常借助风雨、气流的出现,完成传播。在种植小麦时,播种量较大、种植密度过大,田间郁闭度过高,很容易导致长势旺盛的小麦感染赤霉病。
1.2.7田块防治次数不同发病轻重不同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未进行药剂防治的田块、进行过1次施药防治的田块、进行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革新的深入研究.docx
- 青海马铃薯良种繁育关键技术及提高抗病虫害能力的优化分析.docx
- 种子田间管理对作物产量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ocx
- 外来有害生物薇甘菊的发生及其创新生物防治技术分析.docx
- 植保技术的分析总结及其在无公害蔬菜栽培中的应用.docx
- 水稻病虫害防治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及其相应解决措施分析.docx
- 小麦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性及相关技术深入分析.docx
- 生态经济背景下推广绿色农业种植技术的意义及策略.docx
- 探索高效水稻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的实践经验总结.docx
- 提升绿色农业种植技术推广效果助推乡村振兴的探讨.docx
- 2022-2025年法律职业资格之法律职业主观题练习题(一)及答案.docx
- 2025年房地产经纪人之房地产交易制度政策练习题(二)及答案.docx
- 2025年执业药师之西药学专业一模考预测题库(夺冠系列).docx
- 202111 汽车行业2021年10月汽车数据解读&投资展望: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维持高位,“缺芯”略有缓解.pdf
- 202111 汽车行业月度数据分析及12月展望:汽车消费回暖,新能源高速增长.pdf
- 202112 新能源车22年供需展望之二:锂资源约束下的三元正极供需紧平衡.pdf
- 202112 新能源汽车2022年度策略,技术平价全球蓄力,创新迭代穿越周期.pdf
- 202110 缺芯问题有望缓解,新能源汽车产销再破记录.pdf
- 202111 新能源车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报告:聚势而强,电动车市场开启最美篇章.pdf
- 202112 2021年11月汽车数据解读&投资展望: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再创新高,“缺芯”持续缓解.pdf
文档评论(0)